总结新成果,聚焦新进展—2024年北京脊柱外科学术沙龙召开

学术   2024-12-12 07:02   北京  

2024年12月1日下午,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处、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共同主办的“2024年北京脊柱外科学术沙龙”在北京举行。

本次沙龙以“2024年脊柱外科新进展”为主题,囊括“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四个板块,汇聚了北京市众多知名专家和学者参会,从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展示与交流脊柱领域的创新发展成果。

会场掠影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危石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孙天胜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仲强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王以朋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李中实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晓光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淳德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宝戈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王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李利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鲁世保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何达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张志成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周非非教授应邀出席了本次学术沙龙。

何达教授作报告

何达教授分享了2024机器人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从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手术应用与辅助颈椎手术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并对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新型脊柱机器人的研发、图像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提出了“人—机器人—环境”一体化发展诊疗体系的未来展望。

周非非教授作报告

周非非教授分享了2024新材料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梳理了骨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生物可降解—生物功能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新材料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提出了期待。

王征教授作报告

王征教授分享了2024人工智能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他从一名动力性脊柱后凸患者的手术规划问题切入,介绍了矢状位失平衡—矢状位形态预测方法、椎弓根螺钉的置入与真实骨强度和骨密度、术中尽可能实现术前规划的人工智能综合解决方法,提出了未来“脑—眼—手—械”的数字化骨科产品矩阵。

刘宝戈教授作报告

刘宝戈教授分享了2024基于多中心RCT的脊柱外科高质量临床研究,从颈椎、腰椎、畸形、ERAS与疼痛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尽管RCT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第一印象”、“外科医生的经验”、“个性化”仍是脊柱外科重要且值得注意的问题。

讨论掠影

在交流环节互动气氛热烈,与会嘉宾对专业问题深入探究,激发了新质生产力导向下跨学科的思想碰撞与启迪。

李危石教授作总结

李危石教授对本次学术沙龙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沙龙是2024年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工作组成立后的第一次重要活动。岁末之际,四位教授对2024年几个脊柱外科热点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梳理,凝练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医工结合转化与高水平临床研究,不仅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推进科研与技术进步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患者受益。

与会嘉宾合影

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骨科在线orthonline
中国骨科专业资讯 服务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