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大木柱长天!“七棵树”莞邑良师沙龙引领青年博士教师再攀高峰

政务   2024-09-16 19:26   广东  

教师为什么要读博?博士求学经历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何助益?青年博士教师应该如何在岗位上发挥自身优势?东莞又为博士教师成长提供了哪些助力?……为引领东莞青年博士教师找准角色定位,发挥专业优势,为东莞教育发挥更大作用,9月13日下午,第120期“七棵树”莞邑良师沙龙活动在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报告厅举行。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从2020年至今,东莞市教育局先后引进和培养了33位博士,推动东莞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此次沙龙既是今年莞邑良师人才活动周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青博思享汇”的第1期活动。沙龙以“‘博’教莞邑,勇当大木柱长天”为主题,现场开展了相关主题访谈、名家微讲座,旨在引领博士教师做好角色定位,激励其为东莞教育发挥更大作用。


教而知不足,东莞教师勇攀学术高峰

参加工作后再继续攻读博士,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克服多重困难的毅力。在东莞教师队伍中,就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不畏艰难,顶住压力奋勇直上。活动现场,东莞市大朗中学校长刘秋燕、茶山镇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张茂良、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师训部副主任陈名树分别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读博的求学经历。

用刘秋燕的话来说,读博正是因为“看见光”,也希望“成为光、散发光”。一次教学竞赛中偶然与教师同仁的交流,读博的愿望在她的内心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彼时本科学历的她重拾课本开始备考研究生。作为一名大龄考生,在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同时,还面临着怀孕备考的困难。“过程很不容易,但下定决心开始一件事,世界会为你敞开大门。”刘秋燕认为,报考的要求高,也意味着将自己打磨得更加通透,走的每一步都会更加扎实。如今8年过去,现在她已经成为了一名清华大学在读的博四学生。


而对于张茂良来说,学习动机则来源于对未了心愿的追求和对自我提升的渴望。18岁中师毕业就踏上讲台,那时他认为自己还太年轻,在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上多有不足,因此多年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他坦言,年过四十再读博也曾经受到家人的质疑,“但我也想给女儿一个示范,如果想做一件事,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


与其他两位不同,来自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陈名树已经博士毕业。过去他曾在高中任教16年,有过10年班主任经验,后因工作调动来到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师资培训相关工作。随着与专家和名师的交流增多,他说自己是“教而知不足”:“反思得越深入,发现自己未知的越来越大。”正是这种对未知的求索,帮助他拿下了博士的学位。

谈到读博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张茂良总结了三点,一是对自身认知局限的突破,二是形成了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三是思维方式的进一步提升。“比方说,过去观摩课程看得比较表面,现在会更多地结合学习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对陈名树而言,读博则使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更丰富,也对教育更加敬畏。他表示,现在自己会用更多元多维的视角去分析教育。


发挥专业所长,新晋博士教师挑战中成长

如今,在东莞的新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青年博士的身影。毕业后为何选择从事教育工作?他们又如何应对新工作的挑战?活动现场,四位青年博士教师分享了自己博士毕业后到中学任教的心路历程。

来自东莞高级中学的丁慧强就是一名物理学博士。他说儿时曾梦想做一名物理学家,读博便是自小就有的想法。“我的第二个理想就是去高中当老师。我想,如果自己能力有所不足,就去培养我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这也是我梦想的延续。”


从博士科研到学校任教,这样的身份转变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新的挑战,老师们也有自己的应对方式。“之前是一些专业科学素养的训练,要求了解科学前沿知识,而来到学校后,学生的问题是天马行空的,我们可能反而还解决不了。有时也会纠结是不是要保持教师身份上的权威性。”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教师唐汉铎分享说,为此自己会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慕课等各种渠道帮助自己恶补知识。“其实这和博士学习也没有本质区别,博士的学习就是训练我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回顾参加工作的一年多时光,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教师温晔说,刚到学校任教时,由于对高中学情不够了解,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新教师的成长不是孤军奋战,温晔说一年来她不仅得到了很多针对性的培训,还与资深的优秀教师青蓝结对,在导师一对一地指导下快速成长。从起初的困惑不适,到调整适应,再到目标确立稳步前行,如今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接下来希望把教研作为突破口,通过以研促教的方式深入探索。


当天,温晔的青蓝导师朱华华也来到了访谈现场,分享了两人工作互动的小故事。刚开始工作时,温晔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对于教研有心无力,了解到这一点朱华华也主动向其分享自己的经验:“教研不是平地起高楼,更多是教学后的延伸。当我们把教学做扎实了,再往前走10%,将课堂互动、教学反思和启示等用文字整理下来,就可以把教学提到教研的高度。”现场,朱华华也对温晔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自身研究所长表达了真诚的认可,并表示二人结对也是优势互补、相互成就的过程。

展望未来,博士科研的经历如何与中学教学相结合并发挥更大的作用?来自东莞中学的教师刘晓晴认为,当前东莞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其自身所学可以带领学生接触到学科内更前沿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帮助学生在高中课本之外得到拓展。学校开设的“博士开讲”讲堂、校本课程等,也给青年博士教师带来了很多自主发挥的空间。


“时代楷模”跨界交流,激励教师持续攀登

攻读博士学位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它如同攀登一座险峻的高峰,需要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教师生涯之中也充满着挑战,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不断超越。为激励青年博士教师优势成长,不断超越自我,永攀教育教学高峰,当天主题访谈过后,名家微讲座环节还特别邀请“时代楷模”“全国自强模范”,中国著名登山家、电影《攀登者》原型夏伯渝先生来到现场,与东莞教师们进行了一次跨界交流。

26岁夏伯渝随国家登山队攀登珠峰时失去了双腿,却与珠峰结下不解之缘。装上假肢后,他重燃了登顶珠峰的梦想,并为此做了长期准备,期间历经重重磨难,甚至罹患癌症也未言放弃。再度挑战珠峰,又接连遭遇雪崩、地震、暴风雪等多种恶劣自然条件而被迫中止行动。2018年,时年69岁的夏伯渝第五次向珠穆朗玛峰进发,并成功登顶珠峰,成为了“中国无腿登顶珠峰第一人”。


“我的奋斗目标,几十年来不管遇到什么打击,从来都没有放弃。”谈到这些年来的攀登经历,夏伯渝展现出无比的坚毅和乐观,现场他还分享了自己今后将要继续完成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计划,并同与会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夏伯渝老师的感人事迹必将激励老师们坚定为师初心,永攀教育高峰。”现场,东莞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杨海珍表示:一是希望各镇街、学校加强统筹,精心组织,为博士教师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培育高层次人才的环境和氛围;二是希望博士教师立足岗位,发挥自身优势,勇担重任,勇挑大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希望全体教师躬耕教坛,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切实增强教育强市责任感、使命感,争做好老师、引路人。



审核丨伍雪平、曾美玲、郑心怡

责编丨林晓盈 

来源丨南方+


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

全方位了解东莞教育


东莞慧教育

微信订阅号

东莞市教育局

微信服务号

东莞慧教育

视频号

东莞慧教育
本微信号为东莞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致力发布东莞教育权威资讯,宣传最新教育政策,提供便民教育服务,普及科学教育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