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黄华杰:读何滔《四合院的书声》之遐想

文化   文化   2024-09-19 00:00   湖北  


读何滔《四合院的书声》之遐想

  

黄华杰  


曾任《黄石日报》总编的老同学何滔君,撰写的《四合院的书声》发表在《新东西》平台上,同时也用微信发给了我。何滔是非常有名气的文人,他的文章写得朴实无华,妙笔生花;书法行云流水,也是堪称一绝。他在政界打拼多年,为人师表,虚怀若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克勤克俭,任劳任怨,是人民的好公仆。  
《四合院的书声》抒写的是阳新县太子高中的人和事。  
“长江之滨的父子山下,有一座并不显眼的四合院……大道尽头是院落大门,大门上端醒目地写着四个大字:太子高中。进入院落,正面是大礼堂和教导处,西北南侧是教室。长方形的操场镶嵌其中,使四合院显得质朴而宽博,亲切而温馨。”将太子高中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  
“四合院里朝气勃发,书声朗朗,每天东方天际泛白的时候,书声就会响起,把太阳吵醒,花儿绽开笑脸。这里承载着时代的重托和家国的希望,放飞的,是真诚而单纯的年代里青春的梦想”。书写了在四合院中,无论是清晨的琅琅书声,还是夜晚的灯火通明,读书的场景都显得格外温馨,体现了莘莘学子求知的渴望。  
拜读了《四合院的书声》的章节,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段段入心。也勾起了我对40多年前在太子高中的回忆,一幕幕历历在目,更引起了我的遐想……  
上纪世70年代末,我是在大塘中学初中毕业后,被推荐到太子高中的,当时,我与之也有相似之处,他是“从大别山区到江南小镇,……一个被剥夺了高中入学资格的青年”。而我也是险些被除名了入学资格的落榜生。当时上高中是由学校推荐,大队审核,贫下中农代表同意,一开始推荐表上根本没有我的名字,后来在校长黄习友和班主任程文老师的多方求助下,加之我在初二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又红又专”的学生,才勉强将我的名字加进去了(听说中间还有个插曲,不便详述)。最后,我终究还是进了太子高中。  
我到太子高中后,分到一(2)班,班主任是李稼农老师,他是直性人,声音高亢,带历史和生物,当时生物还不算热门,同学们听课无精打采的,但他还是认真地授好每一堂课。语文老师由冯声益(也是教导主任),他大有儒学风度,才华横溢,风采动人;后由张弦老师任教,张弦老师是国立重庆大学毕业,他知识渊博,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特别是文言文,更胜一筹。数学老师是柯其南,他讲课的风格是,妙语连珠,津津有味,45分钟一堂课,最多讲30分钟,余下的15分钟就给同学们谈天说地了,有时候会说说笑话,弄得同学们捧腹大笑。物理老师是李祥朗老师,课堂上从不浪费一分一秒,讲解透彻,惟妙惟肖。化学老师是吴士珍老师,是上海下乡知青,一口带有沪音的普通话,大多同学开始有点听不懂,后来听习惯了,深入浅出,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政治老师是潘世信,严谨教学,醍醐灌顶,深得同学喜欢;英语老师李仲星,讲课风格独特,通俗易懂。  
二年级后,太子高中被湖北省定为省级重点高中,招生范围区域扩大,一年级新生不再经推荐,都要通过招生考试入学,阳新县将一大批名师调往学校,我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熊少文,他是从韦源口高中调过来的,一口蕲春话,记得讲《师说》这课时,“古之学者必有师”,用蕲春方言将“师”字读成“士”音(现代汉语第四声),他现代汉语功底深厚,字词句章,声情并茂,妙趣横生。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校分班,我分到二(1)班理科重点班,班主任是曹庭河老师,带语文课,他讲课抑扬顿挫,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受益匪浅。还有李稼异、费惟楚、成尔功,贺秋星、白鳞阁、冯美政、朱忠贵、郑生元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老师,孜孜不倦地授业解惑,才使太子高中声名鹊起,桃李满园。  
由于我这届都是推荐上的高中,开始招三个班,开学一个多月后,开办了个专业班,也就是一(4)班,每班学生有64人,基本上是男生女生相等。  
男同学中,何滔的认真好学,何祥坤的苦学钻研,李祥柏的天资聪敏,明平前的学习干劲,还有李祥斌、费爱民、黄习银、黄敬平、黄忠平等;女同学中,张晖的务实学风,李永灵的求学风格,李红梅的超强能力,汪琼、李红、徐谷花、程贵香等等,都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校长李子白,是闻名的大才子,可谓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讲课是从来不带备课稿的,讲一两个钟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提出:学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还要办成“粮满仓,油满缸,猪满圈”试验校区,为此,我们一个星期必须安排一天劳动,距学校10多里的海口湖边马岗头有100多亩湖地,主要种芝麻和红苕。戏子山上种花生,记得我们在山上劳作时,老师给我们出了作文题目:“戏子山下一瞥”。勤工俭学也是常有的事,茅村煤矿挖地基、打石子、水利工地挑土筑堤等等都干过。  
一转眼,40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依然难以忘怀。“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四合院学校——太子高中,书声琅琅,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地。在这片被历史轻抚的土地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繁华与宁静之间。庭院深深,花草树木繁茂,梧桐树下诉说的故事,如同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引领着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文化的长河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2024年9月17日中秋夜完稿  


黄华杰,在乡镇滚爬摸打多年,是市、县(区)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偶尔写写文章,在报刊发表,撰撰诗联,自娱自乐。


点亮分享+留言+收藏在看
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哦!温馨提醒您,可将“新东西”设置为星标,每次看完后,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赞”+“在看”,就会正常收到我们的每次推送啦!顺手点点文中的广告,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3、投稿作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或添加主编微信hbxtx168及时查阅作品刊发情况。如果没有关注公众号,谢绝来稿。

4、关于稿酬:20元以上的微信赞赏一半归作者,一半用于平台管理;20元以下以及七天之后的零星打赏不再分配。

5、投稿邮箱:296365400@qq.com


新东西
《新东西》推介文朋诗友最新的东西为主,除了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外,还兼顾书画、摄影等最新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