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返白宮,中美關係或將迎來新發展局勢。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在大選結果出爐前向《星島頭條》記者表示,無論是誰獲勝,中美關係都不會有太大改變。他指出,「這個世界上沒有說誰離開誰就不行」,我們要做好準備,美國市場很重要,但「可能還不如我家門口的市場」。他稱中國自己的市場那麽大,香港更可以國際國內「兩頭吃飯」。在他看來,中美經濟最終結果取決於科技競爭力,「創新了大家願意買你的東西,市場不就大了嗎?」
港國際網絡較其他城市強
郭萬達表示,香港的國際網絡比大灣區其他城市要強,是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具體而言,內地本身有14億市場,其中三分之一,即4億市場都是中產,比整個美國市場要大;其中,單計深圳加上香港就有3,000萬人口,與沙特阿拉伯整個國家人口差不多,但未到阿拉伯的1萬億GDP水平,「國際的飯也能吃,內地廣闊的市場也能吃」,就是香港最大優勢。至於大灣區9個城市,優勢則在於成本相對較低,物價、房價、人工亦相對便宜。
科技發展離不開基礎研究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8日在深圳召開的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上亦指出,香港要大力推動創科發展,加大創科資源投入,壯大創科産業規模。在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方面,郭萬達則認為科技發展永遠離不開基礎研究,但光有基礎研究卻不能產業化,不能轉化成產品,就相當於投入沒有回報,就不能帶來就業。他稱現在大灣區的科技發展相當強,在深圳有很多大的創新科技公司,在應用研究和產業化方面具備優勢,而香港有5所世界百强大學,在基礎研究方面具備優勢,「這兩個之間就是天作之合」。
深港合作已邁入4.0版本
近年本港經濟環境一般,而北都作為未來經濟發展引擎,發展商補地價反應不算踴躍。夏寶龍呼籲企業積極投資香港,在他看來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是好的計劃,並鼓勵工商界參與。郭萬達亦提出,如今北部都會區及「雙城三圈」概念的提出與踐行,將標誌着深港合作從2022年起邁入4.0版本。
.一是產業之間融合
郭萬達稱是次香港施政報告也着重強調香港與大灣區的融合,具體而言涵蓋3個方面的融合。一是產業之間的融合,香港無論金融業、貿易、航運、創科都跟大灣區有關聯,這個關聯首先表現在產業之間的上下游,如過去大宗商品交易一直都在講金融,但這次將其放在行業貿易裏面,且特別講到大宗商品交易的生態圈,包含了貿易、航運、在大灣區的應用等產業之間的關聯。
他又指,產業融合大量都是在信息技術層面,將平台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和產業融合在一起,如融合到金融就有金融科技生態;再比如,提高航運效率最重要的資產是一套軟件系統,如何去調配船,集裝箱應該放哪裏,完全靠一套信息系統才使其效率提高。
.二是市場規則融合
郭萬達續指,深港融合的第二個方面是合理的各種市場規則要素融合,香港市場一體化意味更多的人、資本、數據等各種要素跟內地之間來往更方便,就是常說的「規則銜接,要素流動」。以醫療為例,香港的藥品、醫療器械、醫生治病的規則跟內地不一樣,香港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也曾指,「融合談何容易,得一件件事情做」。
.三是民生生活融合
最後是民生生活的融合,包括生活消費、就業投資、醫療教育等。他稱這方面相對容易,現在港人到深圳消費很方便,估計明年這兩種融合都可以加快。
在郭萬達看來,改革是一種應變思變。他始終認為市場要有市場的規律,政府不能去代替市場,但現在香港現在需要改革,這也是對市場缺陷的一個補充。具體而言,他認為一是產業本身的改革,需要政府的監管;二是產業之間的協同,涉及不同行業,需要政府的管理;三是改革需要一些補貼等政策來支持產業發展。
(原文來源:星島頭條)
(圖片轉自網絡)
覺得不錯,就點「在看」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