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进入 ICU 的房企,老板选择如何「死」至关重要

文摘   2024-12-04 17:31   中国  
演讲:冯仑(微信公众号:风马牛地产研究院)
全文共 3106 字,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最近的观察和体会。我们都知道,自 2019 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经历了诸多变化。
就目前观察,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明显收缩,交易量大幅下降,约为 2019 年成交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 6 万亿人民币左右的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额。
美国现在又是什么情况呢?美国拥有 3 亿人口,人均 GDP 超过 7 万美元。与我们相反,美国现在市场的年交易量大约是我们 2019 年市场成交的水平,约 20 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我们的市场交易量现在萎缩了。市场萎缩意味着企业竞争更加激烈,有些企业将面临困境或倒闭,而少数能适应时代变化的公司可能会笑到最后。
过去有句歌词,叫「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房地产行业现在是只听旧人哭,但却不见新人笑。现在没有新人,大部分都是旧人。所以我今天代表这一拨「旧人」,来聊聊现在「旧人」的情况。

01

约 90%的住宅开发类公司被淘汰


过去,中国有超过 7 万多家房地产公司,其中 90%是住宅开发公司。与中国相反,美国房地产公司约 30 万家,其中住宅开发公司不到 10%,剩余都是服务类公司,比如说物业管理和机电管理等等。随着经济发展,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尤其明显,房地产 AI 技术公司逐渐增多,传统开发公司逐渐减少,而中国仍以住宅开发公司为主,服务类公司较少。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收缩,这意味着有大量公司将倒闭。根据过去亚洲国家韩国和日本的发展规律,房地产行业在经历这一阶段后,约 90%的住宅开发类公司将被淘汰。如果我们按照 8 万家房企计算,预计只会有约 8000 家企业活下来,这个数量对三十几个省来说依然不少。

那么这些房企现在是什么情况?

02

第一种「生」


现在有两类房地产企业活得不错。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央企中海、华润,他们一直过着「小康生活」。虽然现在万科过得比原来紧一些,但也还过得去,反正日子能过下去。

这一类企业,在过去的开发时代,公司的发展模式、治理结构和管理体系都比较好,所以现在在市场收缩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小康」水平。
为了适应当前市场环境,他们的调整策略也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出售重资产和企业转型来保持财务稳定,确保公司的持续发展。就像一个大户人家,过去吃喝不愁,床底下随便搁着一张齐白石的画。如今日子不容易了,把那张画拿出来一卖,就能渡过难关。
比如说,万科现在只保留了住宅、公寓、物业服务业务,其余的资产都在出售。而中海一直专注于住宅开发,其他领域涉足较少。相反,华润自 2015 年起就开始加大对商业地产的投入,特别是以万象城为代表的购物中心项目,发展成为其住宅之外的核心业务,也取得了一些很好的业绩。
所以现在华润的市值高于我们以前熟悉的恒大、融创等企业,其多元化业务模式和商业地产布局,使得公司在当前市场中依然保持强劲的竞争力。相比之下,许多传统住宅开发公司则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除此之外,另外一类活下来的企业也很有意思,是一些深耕三四线城市的小而美企业。这些小型企业通常在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内经营。
最近,我也到这些企业去交流学习,发现他们公司老板没有扩张的野心,也没有想过要上市,始终坚持做本地化的小规模业务。公司也没有负债,做完一个项目就休息一段时间,市场不好时也不急于继续开发,赚的钱还能支撑他们渡过难关。
这一类小而美的企业,规模较小,但依然能够在房地产行业中活得很好。他们不追求特斯拉、万科这样的行业标准,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非每个企业都必须追求上市、规模扩张或者追逐虚幻的「恒大标准」,有时候,踏实稳健、做适合自己的生意才是最好的选择
总之,在企业经营中,盲目过度追求大都市、大规模、快节奏的扩张,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压力。相比之下,从小城镇起步,逐步向县城、省会城市发展,最后稳定经营,也可能是比较实际、稳妥的路径。
03
第二种「死」

这类企业现在大多处于「ICU」状态,或者已经被送去「火葬场」。当一个企业出现爆雷或者负面问题,往往意味着公司已经陷入困境。这时候,老板的决策非常重要。为什么?

就像家里有位病人,你给他花了很多钱,卖房卖车、倾尽全力,最终却没能挽回他的生命,全家人也一起陷入困境。这种决策是情感驱动的决策,充满了希望与无奈。

而另一种决策则是「安乐死」。比如说,前段时间,有一位上海姑娘为了避免身体疼痛、节省医药费,而且也能以一种相对「高贵」的方式结束生命,选择去瑞士安乐死。
在某些文化中,甚至有家族信念认为,虽然不能选择如何出生,但死法必须自己掌控。比如南斯拉夫有个家族信仰,认为「死要死得体面」,即使不能决定如何生,也要决定如何死,避免被人看作屈辱地垂死。

同样,企业在面临亏损时,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生死未卜,慢慢沉沦,最终拖垮所有资源,导致企业彻底崩溃;另一种是「猝死」,直接选择破产清算,解决所有问题,给公司一个体面的结局。这种直接、果断的破产决策,类似于「安乐死」,虽然痛苦,但至少能以一种相对干净的方式结束。

所以大家不要把死认为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亏损也并不丢人,毕竟哪家世界 500 强企业没经历过亏损呢?亏损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选择如何应对的方式。

04

房企破产重整:从 ICU 到重生


对于一些房地产企业来说,进入「ICU」状态也并非死路一条。
当前,许多房地产企业也开始寻求司法机关的援助或政府的优惠政策。不过,这些措施并非万能,有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得到了政府的援助,企业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难以彻底摆脱困境。就像一位病人被紧急送入医院,虽然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但如果出院后缺乏专业的照料,其身体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所以,房地产企业如何在 ICU 中找到出路,顺利「康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再给大家讲一个我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三年前,一家企业遭遇了严重的危机。面对公司困境,老板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寻求政府的直接援助,而是果断决定要求司法重整。为了获得司法重整的批准,他花费上千万聘请了最好的投行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重整顾问。
可以说,在企业「办喜事」的时候,他都未曾依赖大型投资银行;然而,在企业「办丧事」的时候,他却毫不犹豫地花巨资,选择最好的专业团队。因为他明白,要将一个背负千亿债务的企业送入法院进行司法重整,不仅需要决断,更需要最专业的团队来确保过程顺利进行。结果这家公司在 2024 年 4 月成功获得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定,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展现出重生的机会。

结语
过去我们可能都不太理解「办喜事需要请专家,为何办丧事也需要专家」?其实当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时,需要投入资金来确保其生存和发展时,在这种关键时刻,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变得尤为宝贵。

当前,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困境反映了整个行业的一种普遍问题。在困境中,企业该如何选择生存道路?是按照原有模式继续挣扎,还是选择清算破产重组?这两种选择结果截然不同,一种是痛快地自我结束,开启新一轮发展,另一种则可能是长期挣扎、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衰败。
所以,在行业出现危机时,企业如何摆脱困境、做出关键决策,将直接影响公司命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往期海内外特训营回顾 --


美国一期班 |美国三期班 | 美国六期班

新加坡一期班 | 新加坡二期班 | 新加坡三期班 | 身心悦活之旅

日本一期班 | 日本二期班| 日本三期班| 日本四期班

地产Plus赋能营7月课程 |地产Plus赋能营5月课程

地产Plus赋能营8月课程地产Plus赋能营10月课程

地产Plus赋能营结业典礼

东南亚一期班


-- 往期社群活动回顾 --


移动房企教室·西安站 | 移动房企教室·上海站

中秋同学会

运河CEO
王石老师、冯仑导师联合燕园创新平台共同发起“运河私董会”,关注中国企业家成长,一起穿越人生的顺流和逆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