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 两个好人,为什么没有好的婚姻

教育   2024-11-04 23:49   广东  

原创:智慧行课堂


前些日子看了一部,对我触动很大的电影——《万箭穿心》。

电影女主角李宝莉,
是个面容姣好但文化不高的城里人,她的丈夫马学武是来自乡下的知识分子。

看上去是一场金玉良缘,殊不知两人的角色一开始就存在冲突。

因为沟通不同频。

怎么说?

电影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马学武为搬家工人送水送吃的。

妻子李宝莉看到后,当着所有人的面骂丈夫:“真是贱”


可能有人会问:她有什么错呢?

她也是为家里着想,心疼钱来之不易。

错就错在——

因为她在日常沟通中,长期都是对丈夫进行“言语侮辱”。所以这句话在丈夫听来,首先想到的,不是“妻子为了家里好,想省钱”,而是想着妻子在“践踏他男人的尊严,树立自己的威信”。

憋屈的马学武觉得很没面子,蹲在屋外抽烟。

接着搬家工人的一番话,更是加剧了这场“沟通的矛盾:“你在单位大小算个干部,被这样一个女人管一辈子,真的挺可怜的。”

再懦弱的人,都是有自尊心的!

在当天晚上,马学武就提出了离婚,后来还出轨了女同事。

但是剧情到最后,马学武婚没离成,工作也丢了。

即使这样,他也不愿意继续李宝莉在一起.。

宁愿选择跳江自杀!


李宝莉想不明白,为什么马学武会提出离婚,会出轨,会跳江自杀。

明明自己身上个挑起家庭重担的好妻子啊?

但李宝莉不知道的是,“语言”也是一种暴力,一种利器。

无情的扎进丈夫的心,让一个男人对“幸福”失去希望。

对于长久相处的人来说,沟通同频真的很重要。

只有同频——

他才会知道你刀子嘴背后,可能是一颗豆腐心。

她也会知道,对你来说什么是底线,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是为了对方好,但是说出来的话,却让对方感觉很受伤。

在沟通中,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之所以出现“信息理解”的偏差。
是因为,每个人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一样。

即,妈妈(信息发送者)对小明(信息接收者),说了一句这么晚还没吃饭。

妈妈想表达的意思是:关心你太晚吃对健康不好。

小明可能接收到的信息是:妈妈在生我的气。

为什么同样一句话,但是双方对事情的理解不一样?

NLP心理学可以很好的解析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信息整理录入大脑的过程,往往会忽略一个很重要的过滤网。

我们的大脑,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去整理信息,自动删减、扭曲、一般化后,产生的“新信息”。

这三种大脑过滤信息的方式:删减、扭曲、一般化,又称为DDG。

1、删减

当我们在说出语言表达时,没有删减的信息太费时间了。

因此,删减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注意力聚焦。但是,删减的坏处就是,每个人都容易因为主观原因,删减掉一些外界传递过来的重要信息。

比如:
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怎么不能像隔壁小张一样早点睡呢,天天熬夜对身体不好”。(你要照顾好自己)

被删减后的信息会变成:“你怎么不能像隔壁小张一样早睡”(你不如小张好)

2、扭曲

指的是我们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理解“信息”,不够全面。

扭曲语言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创意无穷。
而扭曲的坏处就是,过度的主观色彩,观点会有失偏颇。

举个例子:

因为对和朋友在下雨天谈心感到印象深刻,所以小李对室友说:下雨天的感觉真好啊。
但是室友觉得:下雨天到处湿哒哒的,感觉心情也很潮湿。

小李就很生气,下雨天明明空气清新,一切美好。

其实,这就是在扭曲了。

因为小李对下雨天的记忆,让她感受很愉悦。
所以她认为,下雨天就一定是好的,所有人都应该认同这个观点。

3、一般化

一般化,指的是,把一件具体的事情,放大成一个大概率的事情,以偏概全。

举个例子:

同学陶子说自己是不婚主义,因为她的两个姐姐,都离婚了。
都是因为姐夫事业成功后,就抛弃糟糠之妻。
所以陶子觉得:天下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这其实就是一般化的表现。
把两个姐夫的不好,放大成天下男人都是这样不好。

但是,其他人就得认同陶子这个“主观的观点”吗?

一般化的好处是,根据经验做事,会我们提高我们的效率。

但另一方面,总是按照一个经验去判断事物,容易错失其他的可能性。

每秒,我们的头脑,需要处理超过两百万个信息冲击着我们的感官。

删减、扭曲、一般化这个“过滤器”,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

但也会因为个人经验的不同,带来一些“认知偏差”的困扰。

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面。

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是很难有完全一致的“信息处理系统”。

所以大多沟通不畅,无论是表达者,还是接收者,
都是语言经过大脑后,“信息过滤”产生的问题。

一个人沟通能力的体现,也就是口才。

好的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


既然对语言的删减、扭曲、一般化,是大脑的自然反应。

每个人在沟通中,都会有自己的主观想法。

那沟通出现理解偏差的难题,真的完全无解了吗?

壹心理联合创始人黄启团先生认为:
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是提升对“后设信息”的觉察力。

后设信息,即对事件(语言)有更高层次的理解。也就是,多维度去传递和接收信息。

可以怎么做?为大家分享三个简单的方法——

1、善用“非语言信号”

在沟通中,使用“非语言信号”,指的是,多用肢体语言。

比如,眼神交换,双手的动作,面部表情,都是一种“信息”。

观察这些肢体语言,也可以更好的判断,对方是什么样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这有助于双方的高效沟通。

试想,一个面带笑意的人,和一个黑着脸的人,同样说:你这样做,让我很生气。

是不是,能让人感觉到他们语言背后不同的真实态度?

所以在沟通互动中,“非语言信号”,是为沟通信息,增添准确度的。

2、附加额外信息,消除沟通歧义

相信很多人在聊天中,都会使用诸如“嗯”、“啊”、“哦”、“呵呵”之类的词。

这其实,就是NLP心理学中说的“后设信息”。

当然,除了这些“语气词”,肢体语言,环境氛围……都需要沟通中的后设信息。

都是为了强化,原有的语言表达效果。

举个例子:你赶快睡觉。
加上额外信息:你赶快睡觉哦。

是不是会让人感觉,是两种不同的沟通态度?以此态度,去判断对方是关心,还是生气。

3、同步法:先跟后带,达成共识

先跟后带,指的是,模仿对方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从而能够匹配他的思维和行为。

但是在进行同步时,要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感受他的时间观模型,用他的语言和思考方式进行沟通。除了匹配关键词和音调,还可以匹配他的语速、身体姿势和手势等元素。

另外,NLP中还讲了一个比较直接好用的方法,在沟通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和对方的关系维度,来判断对方的语言,背后的含义。

一般关系维度分为几种:

互补的:类似于团队中的上司和员工。(想帮你,为了整体好)
对称的:类似于朋友之间。(互相指正,互相进步)
互惠的:类似于家庭中的丈夫和妻子。(想帮你,为了彼此好)

如果能分清这些关系,那么在沟通中,也会对“信息”多点判断力。

避免更多误解的产生。


总有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的“话语表达”中。

所以生活中,很多人都因为沟通的问题吃亏:

在公司:想给同事下属提建议,却让对方误以为想刁难他。

婚姻中:夫妻常常吵架,明明豆腐心,却让人对方感觉到是刀子嘴。

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了孩子好,话一说出来孩子就反感,非要和你抬杠,经常引发亲子矛盾,孩子越管越叛逆……

在壹心理联合创始人黄启团先生(团长)的课堂上,也经常有学员求助团长——

明明心里在意彼此,但是话到嘴里,却感觉像根刺,扎痛伴侣;
不太敢在团队中提出想法,怕其他人多想,觉得我爱表现,爱找事;
……

为此他总结出一套心理学的实用方式,开班授课。帮助我们——

1、从外表及语言了解TA的思想模式,觉察对方的性格和需求
2、与客户高效沟通,提升说服力,赢得好业绩 
3、沟通中快速建立亲和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用"目标模式"及"理想效果"工具,学会如何激励员工、孩子、朋友……
5、改善两性关系中的表达方式,让关系更和谐
……

记得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说过:“一个职场人士成功因素,15%靠天才和能力,但是85%靠沟通。

其实远不止职场,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

所以,学会高情商沟通、观察别人语言背后真正的心理想法,对于我们的人生和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切人与人之间的问题,都离不开读懂人性。

如果你希望,让自己变成高情商又拥有敏锐观察力的人,2024年12月12-15日(一阶),和27年心理学导师黄启团先生学习《NLP专业执行师》,帮助你调试紧张复杂的心理状态,提升语言的条理性和感染力。让你迅速突破内在的局限,找到最有勇气的自己。

立即点击咨询



添加好友备注:执行师
咨询热线:4006009299

黄启团
心理作家,27年心理学导师,壹心理投资人,线下学员10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