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质生产力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与路径

文摘   2024-11-06 16:40   内蒙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发展与改革新命题,代表了科技、文化等多学科创新融合所造就的全新成果,展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新质生产力以其强大的创新动能引领社会乃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步伐,在运用数字技术、创新传播机制、优化产业布局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了新的实践进路。

新质生产力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

新质生产力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是基于中国国情而提出的重要论断,其本质上体现出物质生产方式与指导生产实践的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关联物质层面的社会需求的满足,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为注重精神层面的凝心聚力。二者在中华民族演进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致目标上具有内在契合性。
生产力发展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史全过程,中华文明的演进与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也影响着中华民族心理的变化。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史,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国家经济、军事、文化实力的跃升是中华民族自信的物质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需要基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利用好新质生产力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物质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随着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了强大的思想合力和物质基础。
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矿产、旅游、农牧资源开发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难以形成东部沿海地区那样系统完备的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为支撑,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交叉融合,通过新技术与农牧业、旅游业、手工业等民族地区产业结合,解决因资源开发不足而难以吸引经济投资和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存在的短板,吸引更多群众关注民族地区,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动力源泉和夯实物质基础。

新质生产力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作为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创新性是其高效高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属性。新质生产力借助其转化机制,将数字技术、传播机制、文化产业上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实现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
运用数字技术,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体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各族人民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成果。新质生产力具有跨越时空阻隔、重塑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与文化图景的技术能力,为搭建可视化、立体化、沉浸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场域提供技术支撑。应充分依托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效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进行数字化呈现,具体而言,即打造各类可视化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概念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触手可及的文化表现形式,例如数字敦煌利用数字摄影、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等数字技术,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使全国各族群众皆能通过网络瞬息跨越多个朝代,实现“云端”对话古人,感受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藏的中华文化、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创新传播机制,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辐射精度

新质生产力具有信息传播高效性、精准性、智能性等特征,互联网等新媒体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相连,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如2023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村BA”和榕江县“村超”比赛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等载体传播,迅速火遍全国。视频中体现出的各民族和谐共处的交流情境,引起了观看者对“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鸣。
优化产业布局,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坚实的物质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充分运用好新质生产力这一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利用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打造“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实现地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吸引更多群众了解或是亲身体验民族文化,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桥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如2023年哈尔滨冰雪旅游火遍全国,东北三省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朝鲜族、满族等群众也借助此次旅游热潮,展示独特的民族服饰、表演非遗艺术,吸引“广西小沙糖橘”“重庆小火锅”“湖南小辣椒”等全国各族青少年儿童前往感受多元的民族文化,体验民俗活动、品味民族美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综上所述,新质生产力不仅象征着对传统生产力形式的超越和创新,也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桥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在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让各族群众充分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利用好新质生产力强大的创新引领力,发挥其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性作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来源:学习强国

固阳二中
固阳二中教师学生展示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