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系新疆民族团结进步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是新疆打基础、利长远、管根本的工作。2024年5月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在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时,强调要“更加注重在旅游高质量发展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发挥好旅游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文旅融合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系
旅游活动是各民族交往的桥梁,可以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千百年来,各民族在开发新疆、建设新疆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历史文化遗存,见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传播渠道和交流方式。对文化的充分发掘及依托于此的旅游开发,能让游客主动了解、接受“活”起来的文化,从而促进文化有效传播交流和繁荣。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文化认同生成的过程。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是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障。深度的文化旅游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将唤起旅游者的民族记忆和文化记忆,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凝聚情感力量,自觉投身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的行动中。
文旅融合有助于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文旅融合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富裕、共同进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推动文旅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释放旅游消费的潜力,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助于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助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加强对外交流,吸引国内外游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在努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推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需要把新疆文旅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能。同时,随着新疆社会稳定大势持续向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增进民生福祉成果显著,新疆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也随之呈现出可观的发展潜力。2023年度,新疆接待国内外游客2.6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约353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实现旅游总收入2967.15亿元。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文旅融合并不是文化和旅游的盲目对接和简单拼凑,而是要通过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达到“1+1>2”的集聚效果。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必须破解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分离、文旅融合形式化浅层化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明确了原则、任务,我们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加鲜活、更有说服力的形式和载体,创新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利用,为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贡献新疆力量。
以文塑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事实等史料支撑。新疆现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地,3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深入挖掘和有效运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把新疆故事讲生动。要强化非遗保护传承,遴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为民众广泛认可、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旅游发展提供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要加强红色资源挖掘、保护、管理和利用,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要加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建设,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通过美术、标识、表演、影视等形式,把全国人民广泛接受的标识符号展示出来,特别是在文化讲解、民族文化表演、旅游商品展示等环节中,向游客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故事。把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融入旅游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中。
以旅彰文,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氛围。要通过旅游载体来彰显文化、传承文化,让静态的文化活起来、用起来,并实现产业化发展。实施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提升计划,丰富旅游文化体验,依托文化文物资源培育一批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旅游线路、旅游演艺、旅游宣传品、主题游活动。开发红色旅游,促进文教结合、旅教结合,培育研学旅行项目,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传下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为弘扬。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开展乡村农业观光游、农事体验游,民俗体验游等,传承乡村文化。结合传统体育、现代赛事、户外运动,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探索推进文旅融合IP工程,用原创IP讲好新疆故事,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新疆文旅融合品牌。要鼓励支持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新疆旅游产品,通过旅游产品的销售进一步扩大新疆的影响力。
多方位完善支撑体系,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机制。2024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促进新疆旅游消费专项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做好相关对接工作,在系统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把文旅项目建设同城市更新、和美乡村建设、民生改善、特色产业培育等结合起来,构建融合载体,提高文旅各要素集成、利用和配置转化效率,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扩大就业、惠民富民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支柱性产业。要聚焦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建设和利用好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智慧景区、智慧交通、智慧服务区建设,创新推动文旅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横向融合。树立数字化思维,推动数字技术与文旅产品、服务、实景演出、动漫影音、动漫设计等方面的融合。要加大人才保障,不断发现人才,引入人才,用好人才,用更有发展的平台和较好的待遇留住人才。要鼓励新疆本地金融机构和金融企业同步创新开发文旅融合资金支持产品和服务,完善文旅融合发展的金融资金保障机制,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加强文化旅游品牌推广,吸引国内外更多游客来参观游览。
加强交流与合作,主动讲好新疆故事。要加大旅游开放力度,以塑造“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形象为抓手,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丝路元素的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组织新疆文艺、文物、非遗、旅游推介等“走出去”;创新文化服务海外推广模式,开展音乐舞蹈、文化遗产、艺术展览、文化创意、竞技赛事等国际交流活动;发展边境旅游,创建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深化与中亚等周边国家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加强城市间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疆旅游,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新疆故事。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