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

教育   2024-11-20 15:30   天津  

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

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






秋冬季气温变化比较大,此时正值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和作祟的时候,每当人体抵抗力减弱或对外界环境适应性欠差的时候,则容易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和感染。学校人流集中,接触密切,一旦人群中有病人出现,极易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引起局部暴发。

因此,秋冬季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0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

临床表现此病潜伏期一般2-3天,甚至几个小时。流感的症状虽与普通感冒有些相近,但更为严重,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厌食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更为严重的是,流感可并发肺炎、脑病、心肌炎和心内膜炎等,特别是年老体弱或伴有心血管、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或婴儿可因流感本身或其合并症引起死亡。

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

人群易感性: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使人群对其普遍易感,可引起反复发病。

防治措施:同学们应该注意防寒保暖,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


#02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潜伏期10天左右。

临床表现:临床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发热至出疹3-5天,耳后、发际、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手掌、足底。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防治措施: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煅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


#03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水痘的潜伏期约10-23天,分为潜伏期和出疹期。水痘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1-2天内发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为3-5mm的斑疹,约12-24小时左右经皮疹发展成为水疱疹,皮疹一般是成批出现,免疫缺陷的人患此症时症状较严重,常有继发细菌感染及合并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等。皮疹经2-3天后干燥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在发病3-5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发生,故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损,本病呈自限性,病程约2-3周。

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防治措施:预防是加强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


#04

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猪头疯”,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感染后,有14-25天的潜伏期,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是最常受累的,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额骨边缘不清,疼痛明显。因唾液腺管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额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传染源: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该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人群。

防治措施:家庭居室则要经常打开门窗充分换气。对患者要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患者宜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板兰根冲剂”或中药汤剂效果都不错。如果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排大小便异常及腹痛、浮肿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明确有无合并脑膜脑炎、胰腺炎、肾炎或性腺炎症的可能,并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5

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发热后1-2天出疹,皮疹初见于面部,可一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手掌心、足心一般无疹,出疹持续1-5天,一般3天。多见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临床经过良好,一般症状较轻,可不经治疗而自愈。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者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

预防措施: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不要与风疹病人面对面地谈话。预防重点在先天性风疹。


#0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起自鼻咽侵入血液循环最终达到脑膜或身体其他部分,产生炎性损害。这种主要侵犯脑膜的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病人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一部分病人有咽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可以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呕吐呈喷射状,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瘀斑,起病之后有时唇周出现疱疹,亦可见于口腔内、额、耳、胸、四肢、生殖器及臀部等处,严重时出现脑膜刺激症,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07

肺炎


肺炎是指肺泡腔和间质组织在内的急性肺实质感染性病变,多为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成人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

人群易感性:免疫力低下者或患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肝病、糖尿、肾病、脾切除或功能障碍,等等)以及老年人等。

预防措施: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居室保持清洁,空气新鲜。冬春季节,年老体弱者应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感染。对老弱体衰和免疫机能减退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脾切除者,注射肺炎免疫疫苗。疾病恢复期应避免淋雨、受寒、醉酒等诱发因素。




供稿 | 体卫处

编辑 | 张颖梅

初审 | 王双喜

复审 | 于长保

签发 | 陈国伟



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
展现师生风采,了解学校动态,宣传学校文化,沟通教育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