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怕血栓,为啥会发生血栓?血粘度高就会发生血栓吗?

健康   健康   2024-10-13 19:30   河北  

大家都知道,急性心梗、急性脑梗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动脉血管被迅速堵塞,导致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斑块与血栓形成。今天就用最简单的语言给你讲讲这个问题:

一般来讲,动脉堵塞是发生在动脉粥样斑块基础之上的。斑块的形成一般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而动脉的堵塞常常发生在一瞬间。

先说说动脉管腔狭窄的发生过程:

1. 我们的动脉管壁分三层:最外面的外膜较坚韧;中层较疏松;最里面的一层内膜很薄但是非常严密。

2. 多种因素可以破坏动脉血管内膜,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增龄、严重的高血脂等等。一旦血管内膜被破坏,就意味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开始发生了。

3. 我们的血液中都有胆固醇。由于健康人的动脉内膜很严密,胆固醇不能进入血管壁内。如果因为前述因素导致动脉内膜被破坏,血液中的胆固醇就会乘机而入,进入血管壁内并发生一系列反应(巨噬细胞吞噬、炎症反应等),最后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如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这个过程,粥样斑块越长越大,就会逐渐发生动脉血管腔的狭窄。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相应区域器官的缺血。

4. 我们的血液中都有血小板,随着血液的流动,血小板在全身各处巡逻。正常情况下,这些血小板彼此之间谁也不理谁,各玩儿各的。但是,一旦血管发生破裂,就会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使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后就会“抱团”,彼此之间聚集到一起,形成血块,堵到血管破口处,发挥止血的作用。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我们不小心切破手后,只要破口不太大,过一会儿血液就会自动止住,这就是血小板的作用。

但是,血小板也可以干坏事儿。如果动脉血管中形成了斑块,斑块有可能会破裂。一旦斑块破裂,也可以激活血小板,导致很多血小板聚集到一起,在血管内迅速形成一团血凝块,并堵塞血管,这就是血栓。多数心梗、脑梗就是这样发生的。

知道了动脉是如何堵塞的,也就好理解如何预防动脉堵塞了——请记住三大要点:保护血管内皮、控制胆固醇、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下面再说说血粘度——

很多人检查血液流变学后发现自己血粘度增高!哎呀,太可怕了!血粘度增高,肯定容易发生血栓,发生半身不遂,发生心肌梗死……这可咋办?是不是赶紧用些药物降血粘度啊?是不是赶紧输液稀释血液啊?

咋办?最好的应对方法是不查这些项目!如果不慎做了这项检查,也不必紧张,更不要胡乱输液,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通过输液“降低血粘度”会给病人带来好处!

有人说血粘度检查是伪科学,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血液流变学的确是一门科学,在一些情况下血液的动力学状态的确会发生改变,血液粘稠度的确会增高。然而,我不建议做这些检查,这是因为这种检查并不会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疾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很多种原因可以导致血粘度增高,例如饮水过少、血细胞数量增多、高血压、高血脂、乳糜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吸烟以及高龄等。如果存在这些因素,无论血粘度高不高,都应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饮水过少就及时喝水,有高血压就降血压,有高血脂就降血脂,有糖尿病就控制血糖,有心血管病或者存在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就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所以,检验血粘度对指导用药是没有帮助的!

因为“血粘度”这个词汇很通俗,很扎眼,所以很容易受到患者关注。但是否需要用药跟不不取决于血粘度高或者不高。

有些患者检查发现血粘度增高后就很紧张,就要求吃药降血粘度,甚至要求输液“稀释血液”,这样做是没有道理的。

只要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努力戒烟限酒、减轻体重、增加运动、生活规律、充足睡眠,就能够有效保护心血管健康。检验血粘度对于维护健康不能起到任何帮助。除抗血小板药物外,那些所谓的“降低血粘度”或者“稀释血液”的药物不会给患者带来好处。

所以,对待血粘度的最好方法是:不做这项检查!


如果觉得有用,就转到您的亲朋好友群里吧

关注“郭艺芳心前沿”,每天收到有用的健康知识。

(河北省人民医院  郭艺芳)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大白话说血脂

郭艺芳心前沿
本公众号主要任务在于第一时间为大家介绍心血管病领域的热点新闻,特别是新发布的重要临床试验与指南(面向专业人士)。没有热点时则发布一些科普短文(面向非专业人士)。不接受具体病例的医疗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