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松
编辑|鄢子为
创业第十年,李一帆团队,见到盈利曙光。
8月20日,总部位于上海的禾赛科技发布成绩单。二季度营收增长至4.6亿元,过去12个月,营收合计超18亿元,季度亏损收窄至7210万元。
“期待在2024年第四季度,接近盈利。”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李一帆,在财报会议上表示。
37岁的他,山西孝义人,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结识了两位“战友”,现任禾赛首席科学家孙恺和禾赛CTO向少卿。
三人并肩战斗十年,快熬出头了,即将有利润进账。
拐点将至
激光雷达是利用激光实现精准测距的传感器,有智能汽车的“眼睛”之称,是保障智能驾驶安全的重要配件。
比如零跑C16车型,搭载的禾赛AT128激光雷达,拥有200米超远探测能力,还具备均匀、高清的分辨率。
禾赛主要面向三类客户:
一是支持ADAS(高级辅助驾驶)的乘用车或商用车,供应理想、小米、零跑、长安、长城等车企;
二是自动驾驶公司,如百度、滴滴自动驾驶、英伟达等;
三是无人配送物流车、智能机器人,客户包括美团无人配送车、毫末智行等。
乘着智能驾驶东风,创始团队于2023年将公司带上市,目前市值5.5亿美元。
这两年,智能驾驶成为车企必争之地,李一帆团队斩获了更多订单。
二季度,其总共交付86526台激光雷达,同比增长66.1%。其中,有8万台,配备在乘用车、商用车上。
具体来看,其已经与19家汽车厂商超过70个车型,达成量产定点合作。
禾赛最主要的客户,是理想汽车。从理想L9开始,禾赛就与该车企展开了定点合作。
7月,公司还宣布,与奥迪、通用、福特的中国合资品牌,达成激光雷达量产定点合作,新合作车型将于2025年起开启大规模量产。
“中国激光雷达市场,到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拐点,比预期要早。”李一帆表示,截至6月,在售价15万元以上的电动汽车中,激光雷达采用率为22%。
他预计,今年,激光雷达市场的出货量将达到100万颗左右,而禾赛第四季度出货将突破20万颗。
双核驱动
除乘用车外,激光雷达还有一个应用场景,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
对于ADAS来说,车企可以选择无需搭载激光雷达的纯视觉路线,在Robotaxi上,由于有更高的安全性要求,激光雷达属于必备传感器。
禾赛市场负责人苏宇向《21CBR》记者解释,激光雷达可以主动发光,无惧环境光变化,在黑夜、炫光等天气,不受任何影响,具备超越人类驾驶员的感知能力;
此外,面对雨、雪、雾等天气,激光雷达的表现也显著优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
“激光雷达有点像一个‘作弊武器’,可以让安全性实现10倍以上的提升。”李一帆举例道。
第六代百度Apollo无人车上的主激光雷达,就由禾赛独家供应,单车搭载4颗超高清远距激光雷达AT128。
今年,百度自动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爆火,订单量迅速攀升。其平台车辆,也搭载禾赛的激光雷达。
“我们在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和大规模商业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李一帆透露,禾赛向前五大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司,独家供应远距激光雷达。
据Yole Group报告,2023年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为1.24亿美元,禾赛占据74%的份额。
Robotaxi激光雷达市场前景好,但体量不大。禾赛财报并未单独披露这类产品的出货量,据财报推算,二季度不超过6000台。
冲刺盈利
“在激光雷达行业中,只有我们做到了保证大规模交付的同时,还能保持强健的财务韧性。”
李一帆称,二季度,禾赛的综合毛利率达到45%,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毛利达2个亿。
自建工厂,提升了盈利能力。
激光雷达是一件复杂的产品,拆开来看,里面有好几百个零件。
进入大规模量产和交付阶段时,禾赛管理层意识到,没有任何一家供应商,能以大批量方式,造出性能可靠、满足车规要求的激光雷达产品。
“所有的制造问题,都是研发问题,所有的研发问题都要在制造里解决。”
李一帆认为,自建工厂能更好地提升产品的迭代速度和大规模交付能力,不仅能从源头上把控各个生产环节,还能及时优化和改善生产流程。
公司在上海嘉定区,建了一座“麦克斯韦智造中心”,总投资为1.64亿美元,集研发制造于一体,预计年产能120万台,已于去年投产。
出货量增大,自建工厂的优势显现。
由于高昂的研发、销售及营销等支出,公司仍在亏损。
“2025年至2026年,国内外交付量预计将高达数百万台。”李一帆持乐观态度。
在他眼里,激光雷达应该是个商品,不应该每卖一台,亏一台钱。
常点|在看|,及时获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