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比亚迪打败了美国本土的Proterra公司,拿下了一个大单子—美国长滩市的10辆全电动公交汽车订单。但那时候的比亚迪初出茅庐,羽翼未丰,在国际市场上算是个绝对的“新人”。于是,拿下订单的喜悦还未淡去,一大堆抵制的声音就如洪水般涌了过来。而抵制的原因,抛去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无非是固有印象和地域壁垒罢了。就这样,在官方和民间的疯狂攻击中,比亚迪处于了绝对的下风。
网图11年后,被无数美国人寄予厚望的Proterra公司于2023年宣布破产。而此刻的比亚迪,在全世界都建立起了独属于自己的工厂、分公司和数据中心,纯电动大巴更是出口到了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中国的宇通、中通、金龙等大巴企业也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成为许多国家的第一选择。从世界杯到奥运会,从北美到非洲,中国大巴车横跨七大洲、四大洋,让世界人民坐上了中国制造的出行工具,带动了一波别样的“大巴外交”。2024年的中国,拥有全世界最长的铁路线和最完善的交通设施。其中,每日穿梭于全国的高铁和普快外保障人们的长线出行,68.25万辆大巴车,则保障了中国人的短线出行。而截止到2023年,我国新能源大巴的数量为55.44万辆,占比达到了81.2%。结合如今中国新能源车辆的制造和地位,可见,中国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全部国产”的大巴交通蓝图。
网图根据1983年出版的《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983》可知,中国最早的“国产大巴”于1928年诞生,地点在浙江。不过,虽说是国产,但却也只是将美国REO牌2 t货车底盘改装成的公交车,算不上是完全的国产。其实,当时在比较发达的城市,城市大巴每日接送居民的情况是存在的,但那些大巴车全为进口货,且品牌繁杂,质量不一,被老百姓称为“万国牌”。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决定开始自主生产公共汽车,从煤气车,到汽油车,再到空调车,我们整整用了30年。
网图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公共交通也开始逐步向前发展,1978年后,更是开始了频繁与海外接壤的动作。但很可惜的是,虽然中国大巴于1958年就触及到了出口业务,但距离世界一流水平,彼时的我们差距仍旧很大。2000年后,已经略有家底的中国开始尝试引进外国优秀技术和企业,组建成合资和合作生产公司。当然,千禧初年的中国,是商业风口期,不止大巴行业,“引进外资学习技术”的方式几乎风靡了整个商业界。
网图这其中,有的半路折戟沉沙被蚕食,有的顺风扶摇而上冲云端。中国大巴行业最初的目标,就是追赶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巴车制造技术,所以自然而然就选择了与欧美的公司对接合作。这就导致,与欧美合作之后的中国企业,确实做出了更好更优质的商品,但从外形到质量、从制造到出厂,从管理到运营,都存在相当浓重的“西方风格”。而这,也是中国品牌进入海外市场后,会被抵制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国出口的大巴车被外国人挑毛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要在其中排一个最惨中企榜,比亚迪绝对榜上有名!2011年10月24号,比亚迪举办了盛大的北美总部开业仪式,彼时,他们雄心万丈,妄图在北美市场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可谁知道,接踵而至的不是雪花般的订单,而是海量的质疑。
网图2013年,比亚迪拿下长滩的电动公交车订单后,又与洛杉矶地铁签订了25辆公交车,在拿下订单的过程中,他们打败了诸多同行及竞争者。彼时,北美的媒体几乎将摄像机怼在了比亚迪生产的大巴车上,连拍摄到了一条裂缝都要长篇累牍的大书特书。此后,比亚迪又受到了加州劳工专员的调查,最后被查出其违反了美国的最低工资法,被罚了10万美元。事情到了这里,尚且可以断定,这只是一次正常的调查及处理流程。但在媒体的渲染及海外人士的脑补下,这件事最终被扭曲成了:“中国企业来美国建工厂,但他们不招美国人,为我们解决就业问题,反而将中国工人带到了美国并给他们发放了工资。”一家外国企业,学习了我们的技术后,来这拿劣质产品赚我们的钱,反哺给自己家。这种质疑、惩罚、嘲讽和臆测,就如同一条条丝线,在扭曲和缠绕下,被拧成了一条鞭子,狠狠向比亚迪身上甩了下来。尽管后来这件事被比亚迪完美解决,但不可否认,这种情况的出现,几乎为每一个进军海外市场的中国大巴企业都敲响了警钟。“我们参加2008年车展的时候,所有的中国供应商都被安排在地下室......车展方对中国品牌的尊重度也可见一斑。”但16年后的今天,为何中国大巴能占据世界半壁江山?还是那句话,在定制这方面,恐怕没有人比中国人更会做生意。从中国大巴走“出口路”开始,中国企业就开始使进浑身解数,为客户专门定制更适合其国家的大巴车。
网图巴基斯坦男女避嫌,没问题,中间四开门,男女分区谁也看不到谁;沙特高温干旱,普通车质量有损?不是大事,安凯将车身全部涂上了阴极电泳,防腐防锈,耐热耐旱;蒙古国冬季漫长且气候寒冷,宇通为其配备了15项高寒配置,在制动、操控、车门等关键零部件采用了特殊的防寒材料。不过,这类公共交通,与企业签订订单的多数为官方机构,几乎不存在跨国拖欠货款的情况,类似于沙特这种财大气粗的国家,更是完全不必考虑成本,只考虑质量便可。条条小溪汇聚成洪流,伴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科技水平的加持,车企制造能力的强大,不知从何时起,大巴车的国际赛道上,已然没有了对手。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是中国大巴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大放异彩。赛前,卡塔尔官方从中国订购的1500辆客车,其中有888辆为纯电车,投入到街头后,为百万球迷及参赛人员提供了绝佳的出行保障。2023年,中国为叙L亚捐赠的100辆大巴抵达当地,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阿萨德更是亲口表示了感谢。
网图2024的巴黎奥运会,巴黎市特意从安凯引进了数十辆双层观光大巴。这些大巴采用的是上敞篷,下低地板及轮椅区,车内播报还专门装载了八国语音播报模式,不仅大受游客喜爱,连观光车的本地导游都对此赞不绝口。能感觉出来,近些年,中国的大巴车越来越多的出现了大型赛事及国际热点区。不管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大巴车,已经逐渐成为了外交场合上的明星产品,而明星产品的收益,也相当可观。据2024年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宇通客车、安凯客车、中通客车这三家客车顶梁柱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163.36亿元、11.48亿元、27.55亿元,同比增长46.99%、53.9%和66.26%。其中,在净利润方面,除了安凯表示已经扭亏为盈,宇通和中通净利润较同期分别增长了255.84%和114.64%。
网图同时,在财报中,这几家还不约而同地表示,财报成果之所以如此亮眼,除了国内经济恢复,客车需求加强外,海外市场业务的扩大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官方统计,还是海关统计,能看出来,中国的大巴,如今已然变成了通关口岸上的常客。外国人如今愈发看重中国大巴的性价比、产品质量和供应速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中国品牌”的加持。宇通中亚大区总经理李海峰,这样形容如今的大巴车出口市场:“在海外市场,客户首先会认中国品牌,其次才是宇通品牌。![]()
| “穷人收割机”一年关停两万家,3亿重度沉迷彩民,终于清醒了?
| 市值暴跌8000亿,货品积压如山,郑钦文背后的金主在中国快凉透了
| 200多家大牌金店,倒在了金价创新高30余次的惊呼声里
| 被北漂睡成“洗浴中心”的大兴机场,主动撕下了体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