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硬捧3年,最终一地鸡毛,免费续面的“网红兰州拉面”为啥纷纷扑街?

文摘   2025-02-05 23:54   山东  
号称免费续面,均价30一碗,前两年被资本盯上的至尊版兰州拉面,为什么大家不爱吃了?
曾经饭点必定排长龙、一座难求的几家网红兰州拉面品牌,现在越来越少见了。
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这些兰州拉面前几年那是真的躺着赚钱,融资拿到手软,一个月开一百来家店真不是开玩笑,就这投资人还嫌开的慢。
一碗均价30元,比街边小店贵出一倍,却依然挡不住年轻人的热情打卡。
但就从去年开始风向突变,曾经门庭若市的网红拉面店,如今却门可罗雀,倒闭潮突然来袭,这些网红拉面馆也不得不推出“穷鬼套餐”续命。
这碗被资本捧上神坛的“天价”拉面,性价比打不过10元一碗的平价拉面,每碗里面也并没有半斤多的牛肉。
从登上巅峰到跌入低谷,网红兰州拉面用了不到5年,兰州拉面年轻人为什么不爱了呢?
回想3年前,背靠着“兰州拉面”的国民认知度,加上精致的装修、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及铺天盖地的营销推广,这些网红拉面品牌刚兴起那会儿,迅速俘获了一大批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
一碗面30元,虽然价格不菲,但为“网红”二字买单,似乎也不难接受。
也正因如此,2021年前后,在上一轮餐饮行业融资热潮中,拉面赛道备受青睐。
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等品牌纷纷获得巨额融资,估值一度高达10亿级别。
至于为什么会极力投资拉面,主要因为中国投资人们想打造一个类似汉堡、披萨的全球性美食,而兰州拉面就是被他们选择的那个。
只可惜目前来看,兰州拉面并不是众望所归。
网红美食新鲜感终究会褪去,当大伙回归理性,网红拉面这种“高价低质”的本质特点便暴露无遗。
30元一碗的面,除了几片薄如蝉翼的牛肉,几根青菜,剩下的就是清汤寡水,味道更是平平无奇,与街边小店10元一碗的拉面相差无几。
兰州拉面本身产品单一,口味变化有限,很难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特别是这些网红拉面品牌,为了追求标准化和快速复制,在产品创新上更是乏善可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除了拉面,就是几款简单的小菜和饮品,缺乏记忆点,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对于消费者而言,花30元吃一碗味道平平的拉面,偶尔尝鲜尚可,但长期高频消费显然不现实。
毕竟,在人均30元的价格带,消费者有太多的选项,大排饭、鸡公煲哪一个不比一碗清汤寡水的拉面香?
吃过几次之后,消费者开始回过神儿来,所谓的“正宗兰州味道”,不过是营销噱头。
这年头钱越来越难赚,冤大头也越来越少见了,当网红滤镜破碎,花30块钱却吃不饱的网红拉面,性价比就成了致命伤。
你说这些面馆允许“免费续面”?
有博主粗略算过,四位师傅打面、煮面、舀汤、加料,一碗拉面的制作时长,最快需要69秒。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网友反馈,等待续面的时间太长,甚至有等20分钟以上的。
对于打工人来说,在工作日的中午等待一碗20分钟的续面,太奢侈了…
而对于面馆来说,店里一直有人停留等面,这本身就是一面招牌,给人客人爆满,生意好的错觉。
只是商家玩明白了揽客之道,但食客未必能痛痛快快吃到续面。
很多脸皮薄的女生和胃口大的人,面对续面,竟然得了“续面羞耻”综合征。
这份“续面羞耻”发展到最后,变成了“明明没有吃饱,但不好意思续面”。
本是商家的噱头,最终演变成了和消费者之间的拉锯,甚至上升到了道德层面,这就太离谱了。
而且,近几年资本的涌入,也带来了盲目扩张和恶性竞争。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几大网红拉面品牌疯狂开店,甚至出现了“一条街开三家店”的盛况,不管能不能赚钱,先把名气打出去再说。
但这种依靠资本输血维持的虚假繁荣,终究难以为继。
随着资本退潮,市场回归理性,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网红拉面品牌们,经营开始陷入困境也就不难理解了。
随着“消费降级”越来越深入,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性价比,力争让每一分钱花的物有所值。
曾经完全依靠营销噱头和网红效应来兑换短期经济效益,俗称“赚快钱”,却忽视了产品本质的品牌,也注定被消费者抛弃。
现在的餐饮市场真的是卷到飞起,想要长久生存,那还是得在口味、服务和性价比上下功夫。
褪去冲动热潮的消费之后,徒有其表的高端只会让品牌一场空。
说白了,顾客只是食客,别整天想着让顾客为你的高价装修费和营销费买单。
不管是侃称“西餐界沙县”的萨莉亚,还是人均14块就能拿下含把子肉套餐的山东本土快餐超意兴,之所以在网络上声量越来越大,就是因为把【拉高性价比】做到了极致。
餐饮行业卷到2025年,发展趋势已经很明朗:
未来餐厅里唯一能够卖得动的东西,一定是餐本身。
被“打造网红品牌”洗脑,走了3年多弯路的这一大批兰州牛肉面品牌,谁先想明白这一点,谁就能在创业下半场抢占先机。
值得一提的是,因兰州牛肉面缺乏标准,2023年3月27号,甘肃已经带头要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规范”,网友纷纷留言调侃:
建议厨师换个地儿秀刀工,牛肉不能论片儿,必须要精确到克。
毕竟,比起贵族气,更多食客选择兰州牛肉面就餐,看重的是它的烟火气。
还记得一年前甘肃地震那会儿,各方争先抢险救援,其中兰州有家牛肉面店送出了近5万份牛肉面,让人暖心又暖胃。
总之呢,不管品牌如何变,平民化路线会一直是兰州牛肉面店真正的内核。
为了牟利,把“百姓美食”做成老百姓吃不起的样子,这样的品牌不是蠢,就是坏。

| “穷人收割机”一年关停两万家,3亿重度沉迷彩民,终于清醒了?

|  市值暴跌8000亿,货品积压如山,郑钦文背后的金主在中国快凉透了

|  200多家大牌金店,倒在了金价创新高30余次的惊呼声里

|  293元8个菜却热销上万份,被预制菜攻陷的年夜饭,到底能不能吃?


毒sir财经
前一线财经媒体记者,聚焦财经大势,辣评财富人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