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真的是“能者多劳”吗?

职场   2024-11-21 08:02   吉林  


看过非常精辟的一句话:哪有那么多“能力问题”,在牛到一定程度之前,全是“态度问题”。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写材料。


与其说是“能者多劳”,不如说是“愿者过劳”


有些单位里,在对写材料任务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大材料任务进行分工时,通常倾向于安排给少数所谓“笔杆子”,并在私底下不疼不痒说一句“能者多劳”。


短短几个字,风轻云淡间,就把本该干的全面梳理上情、下情、内情、外情及工作谋划、设计、推进、落实推得干干净净。


实际上,一个单位里的“能者”是不少的。比如,直接呈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的材料,通常都写得不差,党委会、党组会上的汇报材料通常质量都很高。


因此,抛开是否“能者”先不谈,其实那些整天加班熬夜的“笔杆子”,其最宝贵的品质应是一个“愿”字。这也是一些单位里比较稀缺的品质。说得通俗一点,所谓“愿”,就是态度端正,心存敬畏,胸怀理想,愿意为事业吃苦受累。


“负责文稿起草的人”一般对应的是“负责事务性工作的人”。最理想的情形是:能写好材料的人也能干好事务性工作;能干好事务性工作的人也能写好材料。当今时代,亟需既能写又能干的全面型机关人才。


但在现实中,愿写能写的人极少。有的能写不愿写,有的愿写不能写,有的既不愿写又不能写。总之,大多数人更愿意干事务性工作。同很多朋友、读友闲聊时,大家普遍认可材料界存在的“二八法则”:一个单位里,通常能写的占20%,愿写的占20%,能写愿写的仅占4%,这4%的同志可能要承担80%的重要文稿写作任务。


有的追求养生式工作,乐于干些跑跑颠颠的事务性工作,跑完就干完,干完就休息。领导安排文稿任务时,他们或者以年龄或者以家庭或者以能力为由不愿承担。久而久之,有文稿任务时,哪怕是其业务范围内的文稿任务,也不得不让其他“愿者”承担。


有的伏案埋首,一坐一整天,一天又一天,直到住进医院。因为他们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要因“能”而承受一些过劳的任务。干完一件,还有若干件。忙里偷闲,还得充电,阅览报纸杂志,查阅政策文件,及时储备素材,动态掌握情况。表面上看到的“能”,实际上是大量的精力消耗、时间付出以及家庭牺牲。


无论哪个岗位,都应该全面梳理业务内上情下情内情外情,动态搞清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下步对策;都应该承担起掌握情况、谋划设计、研究推动、具体落实的全流程、全环节,并在不同环节,负责用文字准确全面表达。干工作的极致,就是把事儿研究通透。只要事儿研究通透了,干明白了,写文字也不会是什么难事。


现实中,负责文稿起草的人,尤其是任职于综合部门的人,在调度、研究及谋划工作中,经常和不同层面的同志打交道,练就了严谨、干练的办事能力,往往也能胜任事务性工作。而单干具体事务性工作的人,却不一定能胜任写材料这项工作。所以,常常会看到负责文稿起草的人被紧急派去干事务性工作,却很少看到干事务性工作的人被紧急派去写材料。于是,负责文稿起草的人,特别是“笔杆子”,因其多面手属性,可能会承担更多的任务。


有谁不想工作轻轻轻松,多些时间陪伴家人、享受生活呢?又有谁愿意加班熬夜,熬出精力体力疲劳,熬出一身病,熬出“过劳肥”呢?那些老老实实、默默承担的,比起那些养生式工作的,多的其实更多是“愿”的态度和品质!


不“愿”花精力花时间深度研究事儿,怎能写出厚实的材料?遇到稍微复杂些的材料,就以“能者多劳”为由退居二线、到点下班。本该负责的业务,基本情况掌握不清,存在问题一问蒙圈,未来措施心中无谱,能写出有深度的材料就怪了。这个深度研究工作的过程,不该简单由“笔杆子”来搞。更有甚者,活儿没干,直接简单粗暴让“笔杆子”来编。


其实,从管理者角度讲,职责划分、工作摆布、人员使用也是极考验管理智慧的事情,要敢于从“鞭打快牛”怕出错的思维,扭转到扁平管理、各守各摊、谋划设计、推进落实写稿一体化的思维上,要逼着慢牛“愿”起来、“能”起来。必要时,要舍得花精力“带跑”“陪跑”,这对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团队战力很有意义。


本文摘自《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公文写作实战》(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彩写作
出彩写作,出彩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