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文学的报恩

教育   2024-10-03 17:01   上海  

今年是华东师大三附中建校四十周年,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砥砺前行,学校的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我们共同的青春记忆。学校面向广大校友征集求学或工作中的成长故事,助力在校学生生涯发展。让我们用文字记录下与母校的点点滴滴,共同为华东师大三附中建校四十周年献上一份珍贵的礼物!



俞生辉

2020届校友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金山区作协理事,导演、制作人,上目書館签约创作者。



文学的报恩


2020年,正值高三的我,在《收获》杂志的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那颗《收获》的种子,曾萌芽于一颗16岁的心”。

《收获》是中国文学界殿堂级的杂志,《收获》的种子对我而言便是文学的种子。16岁的我呢?刚好就读于华三的高一。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华三是滋养我梦想的土壤。也许只有离校多年以后,我才能体会到了什么是:我因我是华三人而为荣。

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在青春期,我叛逆过、任性过。给华三的老师们制造了很多的麻烦。但是华三给予我极大的包容和理解,母校无微不至地关心我,教育我,并使我最终走上了正轨。

在学校过元宵节

我的老师们可能都不知道的是,曾经我这么一个后进生,也曾在高中时期,努力使我的母校在我所能及的地方发光发彩。

譬如我两次获得上海市作家协会举报的黑马小说大赛的三十强;譬如我获得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年度最佳散文奖;譬如我在高三那年,当选金山区政府的“金山文旅新秀”(18岁-30岁,每两年评选五人)。在这些高中时期获得的荣誉前面,我都会自豪地把“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加上。原因很简单:只因我是华三人,我为此而自豪,我也希望有一天,华三会因有我而自豪。

正因有了母校的教育,才使得我拥有广阔的视野,不管是后来坚守我的文学之路,还是担任戏剧导演、电影导演、演员等等身份,我都能有坚韧的毅力去完成生活中一件又一件的挑战。

我始终在以我的方式,报答我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不管我们是否真的能扬名于后世,但我们始终铭记华三的校训:立身行道。


文稿:俞生辉

供图:俞生辉

编辑:华三宣传工作小组

审阅:华三宣传工作小组

华东师大三附中
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和金山区政府以及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方联办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本公众号发布华三教育教学最新信息,服务广大师生、家长和校友,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