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华东师大三附中建校四十周年,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砥砺前行,学校的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我们共同的青春记忆。学校面向广大校友征集求学或工作中的成长故事,助力在校学生生涯发展。让我们用文字记录下与母校的点点滴滴,共同为华东师大三附中建校四十周年献上一份珍贵的礼物!
首届高中毕业生(1984级),班主任:徐虹、万琳
现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近日老同学发给我一张照片,是1984年我们班的部分同学在绍兴的合影。40年前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绍兴社会实践活动合影
我们是很幸运的上海石化的子弟,成为了上海石化与华东师大厂校合办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的首届高中学生。刚适应高中学习,就迎来了绍兴实践考察活动。同学都异常兴奋,这可不是一天的秋游,而是三五天的外出实践课程啊!为此,我们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集中学习了高中课程中所有的鲁迅先生的文章。这让我们更加地向往三味书屋的读书声、百草园的虫鸣。
终于,我们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深秋,去了绍兴,这个我们学习了近两个月文章中时常出现的地方。我们走了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的小巷,在咸亨酒店的招牌下品了孔乙己喜好的黄酒,摹写了兰亭的字碑,在东湖的岸边畅享了曲水流畅。
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对我之后学习生活产生较深远影响的是老师们在生活中给我们树立的认真对待工作、关心学生与学生同甘共苦的榜样。我们在绍兴是住在一所职业学校内。早上洗漱时只有自来水,深秋的早上还是有点冷。第一天同学们看到这种条件很是有些意见的,可是当看到我们的老师们都是与我们一起,在宿舍外面的水龙头下进行洗漱,包括副校长翟宗荫老师(当时他已经60多岁了),同学们也就跟着克服。
另一个感动到我的,是老师们对食物的珍惜。住宿学校食堂提供的早饭中,有普通面粉做的馒头,看着黑乎乎的,口感硬,很多同学都不吃,老师们却都吃了,并且将同学们剩下的馒头打包装好,以身作则不浪费粮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随后几天同学们也接受了如此普通的早餐。三附中的老师们给我们树立的榜样不止在这次活动中,也在我们整个高中的学习生涯中,并持续影响着我们。
绍兴之行,还让我们在等待晚点火车的站台上、在拥挤的火车车厢中,学会了关心同学、学会了主动照顾年纪大的老师,学会了与农民工人的相处,也体会到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作为首届校友导师团成员持续助力华三科技教育
母校在教授我们书本知识的同时,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社会实践的机会,锻炼了我们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我们受益匪浅。40年过去了,虽然校园已不是当初的那个,但是当看到校门口挂着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的牌子,还是很自豪我是她的学生,并衷心希望母校能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文稿:范卫
供图:范卫
编辑:华三宣传工作小组
审阅:华三宣传工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