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华三情缘,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教育   2024-10-09 18:29   上海  

今年是华东师大三附中建校四十周年,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砥砺前行,学校的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我们共同的青春记忆。广大校友纷纷投稿,用文字讲述求学、工作中的成长故事,助力学生生涯发展。



王 斌

2010届校友




华三情缘,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我是一名幸运的华三学子。何其有幸,在家门口的卫新路115号度过了我的人生中最充满朝气,最富有激情,也是最经历成长的高中三年。一晃十余年,如今回忆起那些年的青葱岁月,那些熟悉的人,那些有趣的事儿依旧仿佛近在眼前。

“同学们,欢迎来到三附中。”犹记得2007年的暑期新生报到,邵文斌老师简朴而热情的开场白便是我对三附的最初印象。从那天起,老校舍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便已成为我记忆中“家”的模样。

“同学们,你们是三附中成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第一届学生!今天,你们以三附为荣。明天,三附以你们为荣。”记忆中,这是干亚清校长每次国旗下讲话中必备的结束语。如今,在已过而立的我们这代华三人心中,三附一直都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自豪,我们也一直在各行各业中奋斗在“让三附以我为荣”的道路上。

青涩的高中三年,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学习之旅。课堂里,我们在素养厚重的各科教师精心指导下,逐步成长为崇文通理的“六边形战士”;课堂外,我们在丰富的研学实践活动中开拓视野,创新发展,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携手奔赴成长的彼岸……

我是一名幸运的华三学子。何其有幸,在三附校园的人文熏陶下,播种下了“成为人民教师”的小小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勉励广大青少年要从小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从小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如果说修品行与练本领是长期式、终身式的,那么与我而言,人生志向的确立就只定格在与三附结缘的那三年中。

对我的人生选择产生深远影响的,不仅仅是三附老师们扎实过硬的学识以及授业解惑的热情,更是一种亦师亦友的陪伴关爱与精神引领。课间去王嘉胤老师的办公室刷刷题、听听歌;午休的时候去刁丽杰老师那儿聊聊天,说说事;体育课上和刘亚中老师、王一心老师来上一场“乒乓对垒”;社团活动里和陈渊良老师在象棋对弈中厮杀一番……那个教育年代尚未有“全员导师”概念的提出,但我能深切感受到在三附的校园里,人人都是我的导师,人人都是我的朋友。



在此,要特别感谢我在分班前后的两位班主任:陈妹清老师和王嘉胤老师。都说好的导师是能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引路和奠基的。正是两位“引路人”的春风化雨,育德育心,让教育的种子在我心中萌芽,让我在榜样的引领下向着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而不断努力。

我是一名幸运的华三学子。何其有幸,能够在金山的土壤上成长为教师队伍的光荣一员,与昔日的恩师们并肩同行,共同哺育下一代成长。十余年的春华秋实中,那些熟悉的老师们依旧在教育热土上无私地耕耘奉献。他们或是踏上了教育教学的管理岗位,或是成为了教育学院的专家骨干,或是从三附的老校舍到新校区,继续培养着一批批像我一样的华三学子,为金山的幸福美丽湾区建设不断输送人才。

与郑瑛老师交流融合育人工作实践经验

参加“十四五”研训学习,聆听邵文斌老师专题报告

参加干亚清老师领衔的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学习研修

2024年的暑期,我惊喜得知:我任教的第一届学生小陈同学通过自主招生,延续我的步伐成为了三附大家庭中最新的一员。这是时代的接力棒,也是“华三精神”的延续传承。相信在勤奋、严谨、求实和创新中,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将会心怀四十年的校史文化,谱写华三发展与创新的新篇章。


文稿:王斌

供图:王斌

编辑:华三宣传工作小组

审阅:华三宣传工作小组

华东师大三附中
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和金山区政府以及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方联办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本公众号发布华三教育教学最新信息,服务广大师生、家长和校友,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