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市场在经历阶段性整理后有所修复
展望后市
国内稳增长政策带动基本面回暖或可期待
但海内外一系列扰动因素也持续存在…
随着理财工具箱的丰富
全球化投资变得便捷、可行
如何将全球化投资工具引入家庭理财?
如何做好家庭资产配置?
如何优化家庭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
兴证全球基金投顾来了!
12月04日(本周三)下午16:00
兴证全球基金投顾主播 小顾姐姐、文韬
相约「投顾来了」直播间,为您全面解读!
欢迎来直播间寻找答案!点击预约!👇
● 债权类资产,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理财、现金管理工具、债券型基金等;
● 股权类资产,包括了股票、权益型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海外权益资产等;
● 保险,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等;
不同资产类别的表现往往相关性较低,甚至为负。“负相关性”其实就像“跷跷板”,两类理财工具的表现容易出现此消彼长的状态,而通过资产配置将他们搭配起来就能产生不错的效果,可以在不降低预期收益的前提下降低波动,如下图所示。
马科维茨曾说过,“资产配置多元化是投资中唯一的免费午餐”。所谓资产配置,就是我们通过搭配各类低相关性甚至负相关性的资产,希望能够提高和优化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构造“有效前沿”。如果让原有的资产组合加入更多的资产类别,可以把组合的“有效前沿”往更优的方向推进。
“有效前沿”这个概念,简单的理解就是帮你找到在同样风险下收益更高,或者在同样收益下风险最低的投资组合。“有效前沿”更优,其实就意味着你的投资更划算了。
在投资的世界里,波动性就像是过山车,轨道的高低起伏,让人的心情也随之跌宕。波动性对投资的影响不小,尤其对于家庭理财而言。
高波动性往往会干扰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尤其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投资者可能因为恐惧而选择在错误的时间点卖出,也可能因为贪婪而选择在错误的时间点买入。而低波动性,反而减少了投资者的焦虑和不确定性,有助于投资者保持冷静,坚持长期投资策略,从而有机会获取资产的长期回报。
对于家庭理财来说,波动性的影响更为复杂。家庭理财通常还伴有实现特定财务目标,例如子女教育、购房购车、退休规划等,由于高波动性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使得家庭在需用钱的时候可能无法及时获得资产的预期收益,对家庭的财务规划造成干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家庭理财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我们的投资视野需要“走出去”,家庭理财也应该关注全球化投资。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单一国家经济增速波动较高,但全球作为整体经济增长走势相对稳健。这里面做了三个图:第一个图,我们把全球作为一个整体,看人均GDP的走势;第二个图是把发达国家,主要包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等OECD国家的人均GDP走势;第三个图是把发展中国家,包括金砖五国、阿根廷等等在这里做了展示。我们会发现,发达国家的GDP曲线相对平稳一些,美国相对突出;发展中国家整体波动比较大,中国一枝独秀;而且如果把全球作为整体,GDP增长的稳定性比单一国家的稳定性要高很多。我们也算了一下,看看各个国家每年GDP的波动率,会发现全球GDP波动率1.6%,单个国家都在2%以上,把刚才的结论做了相关验证。所以如果从人均GDP角度来看,投资全球会更加稳健。单一经济体比如受到气候灾害、自然灾害、经济方面的一些问题等等,更容易会有些波动。
资料来源:World Bank; 2015年美元不变价
其次,“本土偏好”导致了投资者容易对外国市场忽视。在行为金融学里有一个概念叫“本土偏好home bias”,是指投资者倾向于在投资组合中过度投资于本国(本地区)市场,而忽视或不足额的投资于全球其他市场投资机会的现象。这一现象与投资者更熟悉本国资产,而缺乏对外国市场的了解,或者是受到监管限制和出于规避货币风险等因素有关。从结果上看,本土偏好导致了投资者组合在国别分布中过于集中,无法充分利用全球市场的多元化投资机会来实现有效风险分散,也限制了他们从全球市场的多样化中获得不同的潜在收益。
随着我们国家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我们的投资理财工具箱里已经出现了很多满足家庭“走出去”需求的理财产品,其中包括了投向不同海外资本市场的相关基金品种,为家庭理财参与全球化投资、实现更为全面的多元资产配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全球化投资工具非常多样,个人投资者自行搭配这些工具效率低、难度高。例如,海外资产相关的ETF产品常因涉及到时差、汇率、换汇额度而出现折溢价现象,增加了投资难度。而专业投资人员具备更为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和更准确的定价评估能力,通过专业投资人员进行全球指数基金的方式配置可以简化这一过程,降低个人配置难度、提高投资效率。
扫码查看多资产投顾策略详情👇
理财之道
解忧信箱
兴动信号
投顾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