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这个数字,是国人根深蒂固的纪时数词。
一年十二个月,每月无论从时间、物候等自然条件还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律都有明显的差别。早在战国秦汉之间,四时观念与政令结合,形成了重要的“月令”系统。“以月行令”的思想对国人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十二月令中蕴含的奥秘与美学,彰显了我国先民质朴的时间观念和杰出的历法成就。
那从十二月令是如何起源的?出土文献中的十二月令有哪些?长沙子弹库帛书《月忌》的十二月神是什么?清华简《行称》“以六为数”的每月忌宜是什么?《吕氏春秋·十二月纪》是否继承了以《管子》为代表的齐学思想对时间秩序的制定规则?古人是如何通过十二月令顺应天时的?十二月神又如何映射着自然与人事的变化?十二月神与十二月花神,“二十四番花信风”与花朝节、十二月令,这些古典意象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十二月花神分别是谁,有何文献依据,其与十二月花神杯的植物意象指称是否取材同源?
“月令之美:古典审美与四时穿搭”专题讲座将全面为您解答这些问题。
“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是花神”,在解读古代月令文化和历史文献的同时,我们将迎来一场别具匠心的传统服饰复原的表演雅集——“见乐随喜”国风妆造工作室的妆造师们将携手汉服博主、演员们化身为古代花神,再现她们从四时智慧、传统审美中复原的飘逸风姿。
十二月的美学和花神代表,是古典时间的审美表达。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屈原佩兰的春秋风采,柳如是“桃花得气美人中”的名士风流,李白如倾国之色牡丹一般的诗仙英姿……十二位月令花神将身着历代传统服饰、步履生花,在飘飘衣袂间为我们娓娓道来,他们的独特故事与历史、文化的象征。
9月20日15:30,主讲嘉宾在讲解十二月令的起源和四时形成历史的同时,特邀十二月神和神秘花神,齐聚北京城市图书馆,为您呈现这场“月令之美”的视听盛宴。快来报名,和我们一起走进这极致的美学世界!
主题
月令之美:古典审美与四时穿搭
时间
2024年09月20日(周五)15:30
地点
北京城市图书馆·非遗文献馆-大观厅
主讲嘉宾
夏虞南清华大学文学学士,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出土文献视野下的二十四节气探源》一书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先秦、秦汉史新证、历史文献学。
特邀嘉宾及团队简介
朱雯云(如意) 见乐随喜国风美学创始人,致力于复原传统东方妆造和传承国风美学。合作媒体杂志: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中国国家地理》等。协同“见乐随喜国风美学工作室”团队成员,沉浸式研究历代考古文物资料,耕耘复原传统妆造和东方国风造型。《人民日报》海外汉服宣传特邀化妆师、多组作品被意大利《Vogue》收录、曾任中加建交48周年化妆师,积极推动国风妆造的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
参与方式
扫码预约活动(名额有限,约满为止)
相关图书推荐
《出土文献视野下的二十四节气探源》
夏虞南著
北京出版社
2023年12月版
该书是2022年度北京市宣传文化引导基金“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与传承:从传世经典与出土文献新证”(项目编号:P222010019)项目成果,“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的研究成果。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的特色部分,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将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成为社会各界和民众较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二十四节气关涉中国古人对天文历法和气候生态的全面认识;关涉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是与中国民间和世俗生活密切相关,扎根于农耕文明的优秀经验智慧的高度凝练。该书的研究突破了学术界对二十四节气的传统研究,弥补了传统研究从社会生活史、民俗学的角度展开的材料缺陷,侧重结合出土文献对各类节气材料的整理、释读和结构性的研究,完成了对先秦、秦汉各类文献所见节气材料的系统性梳理,有效地结合中国古天文学理论进行论证。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