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提起前海和荷花市场,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故事的气息。这里不仅有热闹非凡的酒吧、古色古香的茶馆、琳琅满目的小店,还有那乘船赏荷的惬意、三轮车穿梭胡同的怀旧、恭王府的庄严肃穆……这个游人如织的地方,却隐藏着许多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秘密角落。
今天,就让小编带你走进那些鲜为人知的小众citywalk路线,从另一个角度,感受一个不一样的北京。
从8号线什刹海站的地铁C口出来,就被马路对面一座红墙碧瓦的建筑吸引,与周围青灰色的院落相比,这里太醒目了。沿着朱红色高墙没走几步,抬头就看到黄金匾额上七个红色大字“敕建火德真君庙”。虽然是火神庙,从这个名字上就知道来历不凡,“敕建”说通俗点就是皇帝下令修建,能和皇家沾边,肯定大有来头。
这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光绪皇帝大婚前夕,宫里发生大火,慈禧大惊,亲自跑到这里敬香。一时间,这座火神庙的香火鼎盛得不得了!如今,这座火神庙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进进出出,演绎的却是现代人的故事。曾经帝王将相出没的地方,寻常人家也可以过来拜拜。从火德真君庙出来,可以看到一座汉白玉的石桥,叫万宁桥。桥的柱头上的莲花形态不一,有些已被雨打风吹得看不出莲花瓣的形状,变成一个浑圆的球体。轻轻地摸上去,平滑的表面下带着沙沙的颗粒感。风沙、泥土化身为装饰物,镶嵌在深深浅浅的雕花图案上,留下抹不去的岁月痕迹。传说,在这座桥下有一根石柱,上面刻着“北京”二字。每年雨季,若是什刹海的水位把这两个字淹没了,北京就可能发生水灾。距离万宁桥几步远的水边,有一尊巨大的石刻,据说是明朝的物件儿,用来保佑北京平安的。绕过人群,看到立在树丛中的一块石头,上面写着“京杭运河积水潭港”。北京是京杭大运河主要的流经城市。元朝忽必烈时期,将积水潭设为京杭大运河终点。积水潭又叫西海,这里的水系与后海、前海相通,这样,位于前海的万宁桥下的闸口自然成了这条运河最北边的闸口。最吸引人的是茶馆的窗户,雕刻着花纹的木窗非常宽敞,屋内可以看到太师椅、茶几、茶具、多宝阁等,窗上悬挂着一串串红色的中国结,典雅中多了一份喜气洋洋的氛围。坐在窗前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经过的人,好不惬意~此情此景,令人想到“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句话。走到潮涌动的荷花市场的尽头,看到一座码头,在码头的对面有一栋仿古的建筑,门口端坐着两只石狮子,里面一扇垂花拱门,上面悬挂着黑匾,书写着“同和居”三个金色大字,落款为“溥杰”——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弟弟,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与外面的古朴不同,同和居内部的装饰融合了现代元素,让这座开业于清朝道光年间的饭庄充满了活力。其作为京城里较早经营鲁菜的饭庄,曾经是“八大居”之一,现在已被列为“中华老字号”。如今,在同和居依旧能吃到当年御膳房师傅们的拿手菜,如“三不粘”,这道菜已经成为这里的招牌菜。从荷花市场走出去,看到马路对面一栋朱红色的木质两层楼。这就是曾经被称为北京“八大堂”之首的会贤堂。在门上有四个门簪(zān),每一个上面都镌刻一个字,连起来是“群贤毕至”,由此可见,昔日这座院子里肯定少不了文人墨客。门右手边的墙上挂着一块介绍牌,大致写着:“原是清光绪时礼部侍郎斌儒的私第,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左右,山东济南人在此开设会贤堂饭庄。会贤堂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原有戏台、瓦房、平房100余间,二楼有栏杆可眺望什刹海……”北京的美景美食还有很多,等待你慢慢去探索和感受!如果你喜爱游北京、想要深入感受北京的岁月变迁,那么这本《遇见,北京这座城》会是带你发掘更多北京游路线的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