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大早,我带哥哥去上篮球课,弟弟自然而然交给丈夫李先生托管。李先生作为一个二胎爸爸,也是我育儿项目上的重要伙伴,家里事务虽说不到样样精通级别,那也是雨露均沾,略知一二。出门前,我给丈夫交代了几件任务:照顾好弟弟的拉撒睡;遛娃的时候顺带把垃圾给倒了;把洗衣机的衣服给晾上;把中午菜给备/切好,我回去做饭。作为一个全职妈妈,以上几个工作任务对我来说易如反掌,不到一小时,把活干完搓搓有余,现在我给了他三倍的时间,在我看来,已给予了这个笨拙的男人充分的试错成本,我回来之时,家里应该是一派和谐的情况。中午我到家了,和哥哥一起两个人饥肠辘辘,口干舌燥,迎接我的却是另一番天地,我交代的任务没一个做完,有些甚至原地不动,回家看到的画面时是一个手足无措的男人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焦急地原地打圈。我赶忙接过弟弟,眼前情形让我眼前一黑,从纸尿裤迎面扑鼻的便便味道,他视而不见,只有眼前哭得眼泪直流鼻涕冒泡的弟弟,我火冒三丈,对着李先生口不择言:你这一上午都做些什么了?连个小孩都看不好。啊,多熟悉的口气,指责式的反问,否定式的语气,我像个渣男一样一吐为快。也许是我的话刺激到一上午被榨干精力的他,弹跳式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你知道今天上午我经历了什么吗?啊,又是多么熟悉的话语。回想过去某天,角色互换,我就是那个在家里忙忙碌碌手足无措的家庭妇女,李先生就是那个外出务工回家看到鸡飞狗跳一脸责问的配偶。直到亲身经历后才明白,一个人带孩子操持家务是一份考验了一个人协调能力,体力,智力的工作,更何况,我是一拖二,工作压力翻倍,业务复杂程度倍增。做好全职妈妈并不容易。然而,很多人依旧不理解。不就是带小孩子做家务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世世代代繁衍进化,女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最先提出抗议的是我的亲戚,在他们看来,在十八线外的小乡村,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已是祖上冒青烟,大学生就是兢兢业业努力赚大钱的,整天呆家里带孩子就白白浪费了多年的培养了,日子还要不要过?家里带孩子有什么出息。有时候,半熟不熟的人说出的话,是世上最锋利的刀子,一刀一刀搁在心口,血流不止。现在社会有一个怪状,喜欢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验去评判他不了解的选择,一旦它们的言行举止超出自己的认知,立即会冷嘲热讽,献出自己的金玉良言,企图唤醒目前正做着错误选择越陷越深的他人。其实,对我来说,选择做全职妈妈是当时情形下,对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来说,是最优的方案。什么家里人过来带孩子,请保姆,给托育机构等方案我俩都认真分析对比过,最后得出的最优解,是这个小家庭的最佳选择。另外,我觉得,成为全职妈妈,并不意味着不创造价值,不做任何贡献,优秀的全职妈妈,处理好家里的细枝末节,把“小家”照顾井井有条,是“大家”的基础所在。像上述的几件家庭琐事,交给不熟悉业务的李先生来操办,就是鸡飞蛋打,交给我就是小菜一碟。全职妈妈的一个神器魔力在于,把平常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处理后,让家里人适应并习以为常,而当她们一旦抽身而退,不出半天,家里随机回归原始粗糙模样。所以,把为家里微不足道的琐事付出的人,应该尊敬并爱戴,而不是视为理所当然。他们创造的价值相当于育婴师+保洁+保姆的合体,这些贡献应该被更多地看到。成为全职妈妈后,我这一天到底在忙碌些什么呢?我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呢?从早上七点开始,我就需要起床,准备一家人的早餐。准确说,早上的战斗从头天晚上就已经开始,头天晚上备好菜,第二天我才能从容不迫,在15分钟内做个快手早餐。半小时后,把在床上迷迷糊糊的哥哥叫醒洗漱成为重中之重,一个半梦半醒的男孩,有着倔牛一样的脾气,死猪一样的体重,老虎一样的毛躁,处理棘手事务,不仅仅要有家长的智慧,有细心和耐心,还要有超级无敌的忍耐力。一拖二的场景往往令我手忙脚乱,大的吊儿郎当,小的时不时凑热闹哭一场求存在感,这时候需要发挥全职妈妈的协调能力,充分利用调动起丈夫十几分钟时间,处理一个嗷嗷叫唤的幼崽。等把哥哥送到学校,弟弟呼呼入睡,再刨掉一小时左右的家务耗费时间,剩下的我投入到读书、找素材、整理资料中,其中间歇性喂养下嗷嗷待哺的弟弟,投入性的高质量陪伴,不知不觉又到学校接送时间,接下来又是一连串的做晚饭,收拾家务,洗漱。等两个小孩呼呼入睡,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才刚刚开始,我拿出笔记本,在键盘开始敲打,我的思绪在空白文档上蔓延,叙说着我这一天的繁杂。家庭主妇的一天,时间往往是被孩子占据,不知不觉间流逝,很多工作事项,已有固定流程,按需执行即可。一拖二的全职生活,有些枯燥,有些乏味,有些无聊,却也是平凡生活的一个缩影。我尽可能地在这平凡生活中注入自己的个人灵魂,充实每时每刻,让它丰富精彩起来。全职妈妈一天到晚在忙什么呢?你所习惯的一切日常就是我们忙碌的所在,有一日三餐,有教儿育儿,有洒扫除尘,有活动安排。我们把它当作一份工作,日常尽职尽责。有时间之余,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创造,去打造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精彩。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花生妈,生了两个男宝,在这用有温度的文字,记录孩子和我成长的小确幸,喜欢就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哦!
转载、合作联系微信:xiaohuaLove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