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都会抽出一些时间,用磨杵成针的精神,见缝插针地和弟弟聊天。这并非空穴来风,有研究表明,常和宝宝聊天,宝宝会在大脑里存储接收到的词汇量,使得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突出,说话早而且快。当妈妈的每天坚持和孩子聊天,当然是希望依靠这点滴成海的唠叨,无形中给娃聚集词汇,就等着某个时间点,妥妥享受被娃的像鞭炮一样噼里啪啦话语砸过来的快感。就如同每天给娃注入能量,就等哪天内力修炼到一定程度,打通任督二脉,练就神功。然而,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并非那么容易。一开始,我常常有面对宝宝自言自语的尴尬,偶尔词穷,憋红了脸也蹦哒不出几句话。开始之前,想象自己是主持人,妙语连珠,神情到位,口吐莲花,华丽的词藻,丰富的语言,能把这唯一的观众伺候满分,吸引百分百注意力。结果,小家伙很快就自顾玩起,完全没注意到身边尽力在表演的老妈,我妥妥地被无视。此情此景,刚好嘴巴难得蹦出个“这个...那个”,瞬间尴尬到石化。想让孩子成为话唠,当妈的首先是个话唠。万事开头难,唠嗑老妈狂野上线,可不是那么轻易下线的。后面发现,要想宝宝能完全把注意力放在妈妈身上实在是鸡蛋里挑骨头,只要咱当妈的坚持,有十二分耐心的在他耳边念叨,潜移默化中会对他产生影响。入门级别的首选拉家常,我常常分饰两角,正常对话,自问自答,有时候也站在宝宝角度回答和提问,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你吃饭了吗”开始,到“今天天气好好啊”,再到吃喝拉撒相关。一开始说不出生动的故事,就从简单的生活场景入手,开始日渐佳境。遛娃时和娃唠嗑,有时就像是路人眼中的一枚神经,而且是不要面子的那种看起来如同和空气聊天,还要做出一副好认真在听,好搞笑,对方说得很有道理,你说的都对,我很赞成的样子。面对路人诧异的眼神,只能无奈报以一个尴尬的微笑,还要考验演技假装什么都没看到。当妈的我们,周围形成一个结界,外人慎入,包括眼神。有时候,一段优美的文字,生动的故事也是不错的选择。多亏了孩子,我在而立之年,再一次读完了唐诗宋词元曲,还有莎士比亚精选,还有散文,经典名著,无形中培养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在感受文化精粹时,单纯用嘴发音是远远不足,无形中还要把档次拉高。每一次诵读,仿佛置身于《朗读者》现场,灯光音响话筒已就位,还要吐字清晰,发音标准,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宝宝的共鸣。闭上眼睛,沉浸在自己娓娓动听的声音中,仿佛看到了汹涌的波涛,美丽的田野,祖国的红旗迎风招展,眼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当妈后,你永远不知道,娃会把你的潜力无限放大,开阔出一条你曾经想不到会踏足的领域。一段时间过后,脑子里又突然蹦出,当妈的要及早给娃营造一个双语环境,让娃跑得更快些呀。自己蹩脚的英语,会不会误人子弟?那怎么办呢?视频语音播放是个不错的选择吧。丈夫专门翻了墙,去国外某个网站上下载了英语教程,美式纯正发音。当口干舌燥之时,就让语音来解放。当然,有时候,家里的方言也不放过,霹雳吧啦在娃面前说一通,用寄予厚望的眼神瞧着宝宝:“娃啊,你长大要回乡祭祖的呀,不会说方言,你和老祖宗许的愿望,他们听不懂的呀。”有人问,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且不说娃现在听不懂,而且语言后天可以培养呢,为啥操之过急呢?我想说,这并非填鸭式。我在和宝宝说话时,他肯定可以感受到我的喜怒哀乐,无形中增加母子之间的交流。而且,三岁前宝宝都处于被动收听阶段,即使孩子听不懂,自己持续不断的输出,他也总会接收到一些。另外,让宝宝感受文学的熏陶,文字的魅力,难道不是一份珍贵的爱的供养吗?
图书推荐
《我爸爸》《我妈妈》
当亲子共读后,哥哥总会在读到最后一页时给我和丈夫一个最热烈的拥抱,此时,只想把全世界最好的都拿来给他。
点击链接购买同款
我是花生妈,生了两个男宝,在这用有温度的文字,记录孩子和我成长的小确幸,喜欢就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哦!
转载、合作联系微信:xiaohuaLove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