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买卖“小马宝莉卡”已成为新型诈骗陷阱

科技   2024-10-25 11:12   广东  

图文来源/乌鲁木齐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原始来源/沙区分局供稿&央视网&福州日报

“警察同志,我女儿在网上购买卡片被骗了!”10月9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区分局碾子沟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郭女士的报警。
经了解,郭女士在手机上看到5条扣款短信,扣款总额1000多元,郭女士左思右想也没有想起自己将这1000多元花在哪了,郭女士想起曾给14岁的女儿开通过亲密付,于是向女儿询问情况。

起初,郭女士的女儿说自己近期没有使用过亲密付,经郭女士的再三询问,女儿这才承认是在网上购买了最近爆火的“小马宝莉卡”,因为自己还有几张卡没有集齐,在“小红书”APP上看到售卖卡片的广告,于是就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在对方的引导下,郭女士的女儿使用亲密付给对方分5笔转了1000多元,但是迟迟没有等来发货,再联系对方时,发现已被拉黑

目前“小马宝莉”盲盒卡牌深受学生群体喜爱,很多稀有卡片一卡难求,被炒到“天价”。
在央视网报道的《疯狂抽卡的孩子们》一文中,提及为了让卡牌更具有价值并再次交易,很多消费者会将买到的卡牌拿到卡牌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卡牌评级机构通过卡面的品相进行分数评定。重庆一家卡牌评级机构一周就能评十几万张卡,其中“小马宝莉”卡牌占大多数。有了所谓的评级,这些卡牌的身价开始飙升,根据所谓评级机构给出的评分不同,卡牌的价格在随后的交易中,可以翻几倍甚至几十倍。机构的客服表示经他们评级的卡牌最高卖到了21万元。在这场卡牌盲盒的交易游戏中,供应商卖卡牌盲盒,评级机构收费鉴卡评级,推高卡牌价格,二手商家回收稀有卡再卖出,每一个环节都赚得盆满钵满,唯独只有孩子们沉迷拆卡买卡,无法自拔。(摘自央视网《疯狂抽卡的孩子们》
而诈骗分子也从中嗅到“商机”,以未成年人为目标,用低价出售、免费赠送为诱饵实施诈骗。利用学生群体收集“卡片”的热度,在各类社交平台发布高价收购各类“卡片”、低价出售“卡片”、免费赠送“卡片”的消息吸引受害人关注,待受害人主动咨询后,通过提供链接要求受害人去下载虚假的平台APP进行交易,并以收取“担保费”“中介费”“交易手续费”等借口,要求受害人先进行转账,或者以付款账户被冻结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解冻费”,否则就报警,受害人在诈骗分子的威逼利诱下,向对方进行转账,诈骗分子从而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此前,还有媒体报道了关于小马宝莉卡的诈骗事件。6月底,厦门高一学生小颜(化名)刷到一条微博,博主说自己准备“退圈”“弃坑”,要把手头持有的小马宝莉实体卡“免费”送人,但加入指定QQ群。小颜入群后,一名自称叫杨斌的“警察”,在群中发出了自己的“警官证”和着“警服”照片,表示包括小颜在内的群成员“涉嫌参与泄露公民信息、诈骗等罪,且情况都已经被‘网警’记录下来,如果没有配合警方调查私自退群,后果自负!”“警察”又推荐了“律师”帮忙排除嫌疑。“律师”说小颜是未成年人,必须要拿父母手机操作。于是小颜按对方要求先后给对方看了妈妈手机里的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信息,又按对方要求将妈妈账户里面的钱都转到指定账户中。对方承诺核实情况后,这些钱在72小时之后会原路返还。小颜先向对方转了5万元,又向对方提供了多个短信验证码。随后,眼看账户里的钱一笔一笔地被转走6万余元。操作之后,对方让小颜等通知。直到小颜把手机还给妈妈,妈妈发现自己银行账户被扣款,询问后才发现小颜上当受骗了,赶紧报警。(整理自福州日报报道)

警方提示:家长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电脑等互联网设备的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要随意泄露手机验证码、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如果发生被骗情况,请保留好相关证据,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GTI神州游乐
GTI广州游乐设备产业展主办方,专注游乐行业30年,需要游乐设备/服务推荐就找GTI!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