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闻派
原文作者/郭鸿云
景区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流量“密钥”,表演节目给游客看不如带着游客一起“演戏”。
最近爆火出圈的,由临沂市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跟着团长打县城》就印证了这一模式的成功。
哪怕是国庆假期已经结束,前来体验这一项目的游客仍然多到需要限流。
根据景区方面的介绍,《跟着团长打县城》的一次完整体验预计半小时左右,由身着八路军服饰的演员NPC引导,从报名“参军”到领取“武器”,从“战前”动员再到沿途“村民”加油鼓劲儿,情绪价值给足之后,游客就会带着“团长”给的任务,伴随着“冲锋号”和炮火轰鸣声冲向目标阵地,攻打县城夺得胜利,并与城中群众汇合举办大联欢。
从故事线看并不复杂,而之所以能够让游客“上头”,最重要原因之一还是放大了体验感,给游客足够大的参与空间,而不是只当看客。一如体验过的游客及眼馋的网友给到这个项目最精准的评价,称其为“最适合中国人的cosplay”。
玩过沉浸式体验项目的人都知道,体验感好不好,除了场景搭建的逼不逼真,更在于NPC给到的情绪引导是不是到位,能让玩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据了解,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前身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拍摄过多部抗战影视剧,而《跟着团长打县城》这个项目更是在2023年五一假期的时候就已经推出,经历过市场的检验和与游客互动的磨合,从场景到演员NPC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今年参与范围更进一步开放,一场可容纳3000人参与,规模阵仗和沉浸感也更进一步提升加强。
这是该项目能够被游客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另外一个能让其火出圈的助因还在于,赶上了国庆假期这个时间点。
全国上下庆祝新中国诞辰,从线上影视到各类线下节庆活动,都充斥着浓郁的爱国情,这也让《跟着团长打县城》这样一个红色主题项目更具话题性,能让大众产生情绪共鸣。其中不乏带着孩子去体验的家长们,把这个项目视为了一次爱国教育体验。
而这样的特殊主题和教育意义,使得《跟着团长打县城》项目在假期结束后依然火爆,10月12日时候景区还曾发布公告,称“13日,《跟着团长打县城》行进式体验项目预约人数已达到项目体验的最大承载量……未成功预约购票的游客请合理安排行程。”
根据官方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提到牡丹江镜泊湖景区将要重现《甄嬛传》中经典桥段,并将有大动作,还原了年代感十足的宁古塔旧城。
消息一出,围观的网友们已经开始纷纷提需求、献计策,有人表示想现场体验穿囚服、戴枷锁,还关心是不是会有囚车可以坐;还有人关心NPC够不够,招不招工,自己想去扮演“恶狠狠”的官差衙役,或者匪徒。
更狠一些的网友,建议景区不要设计美食街,烤肠烤串都不要,既然是流放,给游客准备点冷窝头和咸菜,就可以了,这样体验更逼真。
尽管是玩笑话,但也可以看到,游客们对于这样耳熟能详的影视剧桥段以及沉浸式体验充满了兴趣,甚至是跃跃欲试。
而游客喜欢演戏的心也早有苗头,作为《甄嬛传》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到故宫旅游时拍一个甄嬛冲撞齐妃之后被罚的“翠果打烂她的嘴”同款剧情梗,又或是模仿祺贵人逃出冷宫,雨夜受辱,俨然成为了当下很受年轻人喜爱的打卡方式。
而如今,景区开始主动策划体验项目帮着游客尽情的“过戏瘾”,怎么能让这些“戏精”们不心动?据悉目前已经有不少游客开始咨询“流放宁古塔”项目的具体开放时间,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预计12月启动,至于能不能如游客所愿“戴枷锁”、“穿囚衣”,具体情况暂不便透露。
笔者注意到,随着这两个已经落地或即将落地的景区沉浸式体验项目曝光及热度越来越高,网友高高兴兴“吃瓜”围观的同时,一些质疑声也随之出现,认为“攻县城打鬼子”、“流放宁古塔”这样的主题内容是在消费苦难,将历史娱乐化,不应该被提倡。
但之于游客而言,或许也真没想那么多。能够被游客接受和喜爱,就证明这样的形式对于景区迭代更新项目体验,拉近与游客距离增项互动方面是有价值,值得继续探索尝试的。
而这样由NPC引导的沉浸式剧情体验,也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更不是新花活,在剧本杀游戏风靡全国时,就已经有很多景区推出故事剧情的沉浸式互动项目。
但因为一场剧本杀需要的玩家数量多,且耗费时间比较长,两三个甚至是四五个小时才能体验完一个剧本故事,在疫情之后,生活娱乐重回正轨,周末休闲更爱走出家门到户外活动的年轻人,对剧本杀的热情也就渐渐消退。
景区+剧本杀的项目组合更是如此,快节奏的游玩需求下,完全沉浸的体验一个长线故事对于游客而言也变得兴趣缺缺,逐渐没了新鲜感。
而上述《跟着团长打县城》以及已经预告的“流放宁古塔”与此前的剧本杀项目还是有着很明显的区别。从已经落地的“跟着团长打县城”项目看,沉浸式体验时间大大缩短,不会占用游客太多精力,也不需要游客找线索、猜迷题,而是更像一场影视拍摄,游客只需跟着剧情做演员,把脑海中电视剧里熟悉的剧情复刻到自己的表演中即可,是在过戏瘾。
正如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曾经写过的:“所有男女不过是这舞台上的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大部分普通人也天生就有表演欲,把大众的表演欲调动起来,传递情绪和故事体验也才会更沉浸。
这一点在话剧表演中更为凸显。比如笔者此前体验过的,由“90后”导演贾泽轩创作的沉浸式感官戏剧《寻找戏剧家》,这部沉浸式话剧去年在天津曹禺剧院试演就引发极大关注。其创新之处就在于,观众对剧情的体验不止于看台上演员的表演,而是可以通过在暂时失去视觉的情况下触摸道具、聆听声音、闻各类气味等互动方式,感受戏剧的魅力。
专业的话剧演员则成为了引导观众参与和入戏的NPC,把曹禺先生作品中的角色从原本的故事情节中抽离,演变为需要观众去解密,去探索,乃至最后可以共情的更鲜活的人,让观众可以更主动和深入的去感知作者创作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样创新形式也让更多“坐不住、看不懂”,原本对话剧没有兴趣的观众有了走进剧场参与和体验一部话剧的欲望。
虽然场景不同,但与景区创新沉浸式体验项目的根本目的却是殊途同归。
对于景区而言,谈论其面临的发展困境时被提到最多的就是体验同质化严重,项目没有新意。除部分拥有天然的独一无二自然风光的山岳景区,大部分景区很难从项目体验上做出新亮点,更别说让游客愿意不远千里万里只为一个景区项目体验而来。
当然,大火出圈的沉浸式体验项目也不能完全解决景区所面临的经营困境,但也确实打开了其创新体验,用小成本撬动大流量的新思考路径。且即便是已经走通这条,基于互联网流量加持而形成的“网红项目”,未来依然会面临流量消散何以为继,以及为保持项目体验新鲜感需要不间断更新剧本的诸多挑战。
不过从品宣层面看,一次大火出圈对中小景区而言也还是利大于弊。
从当前旅游所处的大环境来看,有业内专家将其总结为通缩中的景气行业。当投资降速期需要靠消费拉动时,旅游业就会被寄予厚望,被推向前沿被拽着跑。
这既好也不好,好在于上上下下对文旅产业发展都会给予极大的支持,从产业发展角度可以得到更全方位的鼓励和倡导。不好在于,希望寄托在文旅消费,该以怎样的产品来激发大众旅游消费需求,调动旅游消费积极性,会让文旅企业倍感压力。
经济下行时期,大众消费就是会愈发收缩和谨慎,而旅游说到底不是不可或缺的刚需。从去年开始很多目的地和景区成为互联网流量的“宠儿”爆火出圈,淄博、哈尔滨等等,但给行业的感受确实旺丁不旺财,热闹之后企业能获得的旅游消费收益增长有限,热闹之后依然是更长时间的冷淡期,流量是“肾上腺素”,却不能“药到病除”。
但有总归比没有好,不论是网红目的地城市,还是网红景区项目,虽然外界认为文旅部门和旅企在“讨好” “媚俗”,认为“网红”化的产品庸俗化没有生命力,但从行业发展阶段和需面临的现实情况看,依然是存在即有理,能红就是迎合了市场需求,不该被偏见所影响。
而此次出圈的《跟着团长打县城》和“流放宁古塔”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潮,是不是会有更多景区跟进效仿,也值得后续更进一步关注。流量的另一大弊端就是会同质化,对于真的想效仿形式的景区而言,更应该在内容创新上下功夫,而不是照抄。
而对于已经见成效的景区及目的地而言,面对流量则更应该清醒,抓管理,及时洞察和发现“泼天富贵”来临时,那些不好的苗头,及时掐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