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信息化周报
“点火……发射!”12月16日18时,随着一声号令,长征五号乙遥六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搭载远征二号Y2上面级,共同将卫星互联网中国星网低轨01组1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了一箭十星的壮举,标志着国网星座———我国首个巨型卫星互联网计划,也是首个空天一体6G互联网计划,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星网“国网 (gw) 星座” 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星网的“国网(gw)星座”首次批量组网发射,也是第一次使用长征五号乙执行卫星互联网发射任务。
据了解,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使用Ka等频段载荷,主要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互联网接入等服务。此次发射所使用的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是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
卫星互联网是政策下的“新宠儿”
卫星互联网是一种基于卫星通信技术构建的全球性互联网系统,通过卫星组成的网络不仅能实现全球范围的覆盖,还能满足偏远地区、海洋、航空航天等通信需求。一般来讲,地面网络通信主要依靠基站,而卫星互联网则是基于卫星,这就好比将地面的基站搬到太空中,每一颗卫星都是一个移动的基站。
当前,全球仍存在大量互联网覆盖的盲区,超过30亿人还无法享受到便捷的互联网服务。搭建卫星互联网能够弥补传统互联网的不足,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广泛、更便捷的通信服务。
在偏远山区、海洋、沙漠等地区,传统地面网络设施难以部署,卫星互联网能够突破地理限制,为这些地区提供网络服务,缩小数字鸿沟;传统互联网在面对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时,地面通信设施容易遭到破坏,导致通信中断,卫星互联网则具有更强的抗灾能力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随着物联网、智能交通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全球无缝覆盖的网络连接需求日益增长,卫星互联网能够为这些应用提供更广泛、更稳定的网络连接支持。
卫星互联网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商业航天”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里明确提出在卫星导航、芯片、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先进医疗设备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中央企业采购使用的主力军作用,带头使用创新产品。此外,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方政府也相继发布空天信息产业规划与布局,为卫星互联网的产业孵化培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加快建设卫星互联网,一方面是缩减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作为地面通信网络的有力补充,卫星互联网将成为解决‘无互联网’问题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其在应急通信、公共安全、海洋科考等行业应用场景需求突出。此外,卫星互联网也成为各国抢抓6G发展先机的重要手段。卫星互联网是6G网络架构重要环节,将开启并引领下一轮通信板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实现6G泛在通信愿景的重要支撑。”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所长韩健如此说道。
中国版“星链”启动加速度
这次发射的“国网星座”是我国第一个巨型卫星互联网计划,也是我国首个空天一体6G互联网计划。中国星网的“国网星座”包含两个子星座:gw-a59和gw-a2星座,形成覆盖全球的互联网卫星星座,未来将推出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模式。
这一工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于2018年启动的庞大的卫星互联网项目———星链计划(Starlink)。
在搭建卫星互联网方面,SpaceX公司进展最为神速。截至2024年6月12日,SpaceX公司已累计发射175批共6611颗“星链”卫星入轨,一个全球覆盖、高容量、低延迟的天基通信网络已经成型。
“国网星座”与星链目标相似,均致力于构建大规模低轨道卫星互联网,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低延迟的互联网接入,重点服务偏远地区、海洋等传统网络难以覆盖的区域。
不同点在于,马斯克星链计划部署超过4万颗卫星,现已发射超过5000颗。中国星网目前规划卫星规模约1.3万颗,处于起步阶段,卫星数量较少。马斯克星链采用国际通用的通信协议,服务面向全球用户,已有较为成熟的终端硬件,而中国星网基于自主通信技术,注重网络安全和信息主权,对国内用户提供本土化支持。
同时,国际上其他国家企业也在发展卫星互联网,如亚马逊的“柯伊伯”计划,英国和加拿大等也都有自己的卫星通信计划。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卫星互联网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
然而,由于缺乏国际卫星互联网技术标准,可能会导致各国发展各自的技术系统,这将为全球通信带来障碍,包括卫星通信与地面网络的融合也面临协调困难。同时,卫星互联网在运行、管理、安全等方面尚无明确的国际规则,跨国数据和信息的监管也存在空白或规则缺失,频繁出现数据和网络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解决。
—End—
注:转载、添加白名单以及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不得随意修改及盗用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