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一)
文/明玉艳
不知不觉,来到薛家湾小镇已十三年有余。腊月,有几个仪式感很浓的节日,腊八、爸爸的生日和除夕。我又想起了母亲的腊八饭和婆婆的腊八粥。
传统的腊八饭都是用红豆、大米、红枣、黑糖为原料做成的稠粥,晋南的腊八饭却别有风味。从我记事起到结婚之前,每年妈妈做的腊八饭早餐和午餐都不重样,早上的腊八饭更费心思一些。胡萝卜丁、白萝卜丁、豆腐丁、长白菜、葱姜蒜炒香加水,再有红豆、绿豆、红枣、大米、小米一起下锅煮,当所有的原料都煮熟了,最后在汤里下饺子。妈妈做的腊八粥,每年我都能吃两碗,后来我上高中和大学,赶不上在家过腊八节,放假回家,妈妈会专门为我开小灶,隆重地做一次腊八粥。中午的腊八粥很简单,其实就是煮水饺。可惜,妈妈的腊八粥我已经有十几年没吃过了。所以,离开家乡的这些年,我都是用煮水饺当做腊八粥,也能隐隐约约回味初妈妈做的腊八粥的味道。
今年的腊八粥饺子是婆婆提前亲手包的。婆婆小住了几天,冰箱里包好了240个猪肉馅饺子和300个羊肉馅饺子,还蒸好了四笼屉莜面顿顿,一小袋一小袋装好,摆放的整整齐齐。想想她老人家80岁高龄,一边切菜,一边和面,辣辣的葱白可能会呛得她睁不开眼睛,她可能会放一碗水在旁边,可能去客厅休息一会回来再包,她估计一上午都在厨房里忙碌,我很是心疼。我回想起来估计是那天我们吃饺子的时候,我一边夸饺子好吃,一边感慨上次吃饺子还是暑假妈妈来的时候。婆婆叮嘱我,这样你每天中午回来就不用那么赶的做饭了,也不用凑合着吃了。婆婆在家的日子我是最幸福的,每天她会做两到三个菜,冬至那天我们娘俩的午饭居然有六个菜。每天中午,我一推开门,暖暖的阳光下,茶几上的盘子上面扣着碗或者碟子,两双筷子也放好了。一听见开门声,婆婆就在厨房里喊一声“回来了,吃饭吧!”洗完手我们娘俩就开始午餐时光。婆婆做的一手好菜,也特别节俭,每次给我们蒸馒头都会把笼屉上粘的馒头皮用小铲子铲起来吃了。她用一双勤劳的手抚养了7个子女、带大了8个孙辈们,女儿出生那年婆婆已经72岁高龄,还帮着我们带到两岁。每次婆婆去子女家小住,还是一刻也闲不住,总想着要帮孩子们。
爱吃腊八粥的我从小就不喜欢吃面条,但我会很享受的吃完婆婆做好的刀削面。吃不惯粗粮和胡麻油的妈妈说过,我有一个能适应各种饭食的胃。腊八粥就像奶奶大红柜里放坏的鸡蛋、姥爷棉袄兜里掏出的20元压岁钱一样,那深深的牵挂和暖暖的陪伴是这粥里最让我难忘的。
(图片源于网络)
明玉艳,就职于准能集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发表《恋恋乡情》《给你们》《变迁》等散文、诗歌100余篇。
腊八粥(二)
(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王利利,准格尔旗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准能集团哈尔乌素露天矿职工。爱好散文,诗歌创作。
(编辑、校审|平台编辑组)
投稿邮箱:zqwl505@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的一个“分享、点赞、在看”
让我们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