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项目经理,收拾下属的16大阳谋,可以不用,但你得懂!

文摘   2025-02-01 09:18   河北  

职场如棋局,项目经理既是执子者,亦是局中子。


在预算、进度与人性的多重约束下,纯粹的理想主义可能撞上暗礁,而过度的权谋算计终将反噬公信。


我们探讨这些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策略,并非为阴暗手段正名,而是为了揭开权力幕布的一角——当你理解规则如何被制定、打破与重塑时,方能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布局。


真正的项目管理艺术,不在于操控人性的精妙算计,而在于构建一个让权谋失效的战场:在这里,透明的协作机制比隐秘的制衡更有力,共同的目标感比零和博弈更持久。


接下来的解析,将为你提供一套“防御性博弈”的思维图谱。


记住,最高明的破局之道,是让所有人自愿放下手中的暗箭。




隔岸观火

当团队内部因意见分歧或利益冲突产生矛盾时,管理者可刻意保持距离,不直接介入调解,而是观察矛盾双方的消耗过程。


两名骨干成员争夺项目主导权时,可暂时放任其争执,甚至通过信息传递间接激化矛盾(如“A认为你的方案风险太高”)。


待双方精力耗尽或冲突影响扩大后,再以“救世主”姿态介入调和。


此举既能削弱强势下属的影响力,又能强化自身权威。但需注意控制火候,避免团队彻底分裂。



抛砖引玉

针对有潜力但缺乏服从性的下属,可故意抛出有明显漏洞的方案,诱导其提出改进建议。


在会议中宣称:“这个方案可能不够完善,但时间紧迫只能先执行。”


当对方主动跳出来批判时,顺势将方案优化任务全权委派给他,并提高验收标准。


若其成功,成果归团队;


若失败,则成为“好高骛远”的反面案例。


此策略既能消耗刺头的精力,又能将创新风险转嫁给下属。



笑里藏刀

面对表面配合实则消极怠工的下属,管理者可采取“温水煮蛙”策略。


先给予超乎预期的褒奖与资源支持,甚至当众树立其为标杆,同时暗中提高其KPI指标或安插监督机制。


例如:将擅长技术的员工捧为“核心支柱”,随后以“重点培养”为由,要求其每日提交技术日报并接受跨部门评审。


逐渐增加的隐形压力会迫使对方主动暴露短板,或因疲惫而自行边缘化。




李代桃僵

当项目出现重大失误需追责时,选择让次要角色承担主要责任。


某功能模块因测试不足导致上线故障,可重点批评负责文档编写的新人“未明确标注风险”,而让实际决策失误的技术主管仅受轻微处罚。


通过转移矛盾焦点,既能保护关键下属的忠诚度,又能维护团队表面稳定。


常配合话术使用:“小张的疏忽让我们所有人都付出了代价,大家要引以为戒。”




无中生有

通过制造虚拟的“外部压力”强化内部管控。


谎称客户突然提出额外需求、虚构竞争对手的进度威胁,或暗示高层对团队效率不满。


在此基础上,顺势推出新的考核制度、加班要求或权限回收措施。


此策略利用危机感压制异议,但需配套设计阶段性“胜利”(如“客户感谢我们的快速响应”)来维持可信度,否则易引发集体怀疑。




釜底抽薪


对威胁管理者权威的核心成员,逐步剥离其依存资源。


将销售明星的客户资源“统筹分配”给新人,或以“轮岗学习”名义调离技术骨干的原项目组。


过程中需配合荣誉安抚,如颁发“导师奖”或增设虚职头衔。


当对方实际影响力被架空后,要么接受边缘化角色,要么主动离职。


此手段杀伤力极强,常作为清除异己的终局策略。




欲擒故纵

对关键人才或潜在威胁者,刻意给予过度自由以诱使其暴露弱点。


例如,允许技术骨干完全自主决定技术方案,但同步安排新人“学习观摩”,实则记录其决策中的非标准化操作。


待其因缺乏监管出现疏漏(如跳过某项审批流程)时,突然收紧权限并公开强调“规范化的重要性”。


此策略既能削弱个人权威,又能将责任归咎于对方“滥用信任”。



树上开花

通过虚张声势放大自身资源掌控力。


在资源争夺时,向跨部门宣称“已获得高层特批预算”,或对下属暗示“其他团队争相邀请我主导项目”。


此举可暂时压制反对声音,但需快速落实部分承诺(如申请小额预算到账)以维持可信度。


常用于争夺项目主导权或应对权力真空期。



反客为主

将下属的创意或成果转化为管理工具。


当有人提出优化流程的新想法时,立即在会议上宣布:“这个思路与我之前推行的改革方向完全一致,小王你负责细化落地,其他人全力配合。” 


通过将个体贡献绑定为集体行动,既稀释了提出者的个人影响力,又强化了管理者的前瞻性形象。



浑水摸鱼

在团队混乱期(如组织架构调整、政策不明时),主动制造模糊地带以重置权力结构。


突然宣布“公司要求所有决策需双重审批”,但具体执行标准秘而不宣。


当下属因困惑频繁请示时,逐步将核心审批权收归己有。


此策略依赖信息黑箱,常伴随“特事特办”的临时政策。



十一
假痴不癫

面对下属的试探或挑衅,伪装成“迟钝的老好人”反向施压。


当有人公开质疑决策时,可茫然回应:“我确实没考虑到这点,不如你花两天时间做个详细分析报告?” 


若对方认真准备,则转交大量衍生任务;


若对方退缩,则以“看来问题并不紧急”轻描淡写化解攻势。


此术以被动姿态消耗挑战者的博弈资本。



十二
暗度陈仓

当关键资源(如预算、人力)被其他部门截留时,表面配合公司“资源统筹”政策,暗中重新定义资源价值。


将技术骨干的借调包装成“跨部门协同创新试点”,在周报中强调该成员对原项目的不可替代性。


同时,私下向高层提交数据对比:“若抽调小王,项目A进度风险将上升40%,而项目B仅提升5%收益”。


通过迂回的利益换算,迫使资源争夺方主动退让。



十三
移花接木

处理跨部门协作矛盾时,将对立情绪转移至第三方。


如开发团队抱怨测试部门验收标准苛刻,可召开联席会议时提出:“客户在最新邮件中要求错误率必须低于0.01%,这是他们能容忍的极限”(实际客户邮件仅提及“保证稳定性”)。


通过虚构外部压力,让双方从互相指责转为共同对抗“客户需求”,趁机推进标准化流程。



十四
关门捉贼

针对频繁越级汇报的团队成员,创造封闭环境让其自曝短板。


在关键汇报节点前,突然要求其独立完成某复杂模块,并声称“高层特别关注此部分”。


由于时间紧迫且缺乏支援,该成员要么暴露出能力不足,要么被迫回头求助,此时再以救场姿态介入。


事后在复盘会上强调:“团队协作比个人英雄主义更可靠”。



十五
假途伐虢

借外部审计/合规之名重构权力链。


利用质量检查的机会,要求所有变更必须经项目经理二次确认——哪怕公司原有流程中项目经理并无此权限。


通过“应对检查”的临时措施建立新规则,待检查结束后以“避免后续风险”为由将临时规则制度化,实则削弱技术负责人的直接决策权。



十六
连环计

对难以直接替换的关键角色,分阶段实施弱化:


前期造势:在周会上多次表扬其某次小失误后的改进,“鼓励”其承担更多非核心事务;


中期分割:以“发挥专长”为由,将其核心工作拆解分配给多人,同步安插亲信学习关键技术;


后期替代:当其因事务繁杂效率下降时,以“优化分工”名义将其调至边缘岗位,完成权力更迭。


这些策略的本质是对人性弱点的制度性利用,但项目管理真正的胜负手在于:


  • 风险可视化的能力(让干系人看见沉默的成本)

  • 资源再配置的弹性(在约束条件下创造新选项)

  • 共识塑造的效率(将个人目标转化为集体利益)


上述策略揭示了职场博弈中权力运作的复杂面相。


作为管理者,识别这些手段的存在价值在于防御而非效仿——当你能看透游戏规则时,便不会沦为棋盘上的棋子。


最后提醒:


职场终究是价值交换的战场,而非宫廷剧的片场。


上述策略的“有效性”往往伴随着信任损耗、创新窒息等隐性成本。


真正的高手,善于用规则保护团队,而非用权谋消耗团队。


若不得不入局博弈,也请谨记:最高明的阳谋,是让所有人相信,与你合作才是最优解。

近期热文:

图解最详细的项目研发全流程及各阶段核心问题表
找女项目经理做女朋友的18条好处【男生必看】
项目经理级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实例表V3.0
需求管理全过程流程图及各阶段核心关注点详解
图解研发效能度量的指标,模型和落地方法
史上最实用的麦肯锡解决问题方法论详解没有之一
史上最详细的工业互联网项目开发工作流及各阶段核心关注点
史上最全的项目风险清单及应对措施要点--再也不愁项目风险管理了
图解华为LTC(从线索到回款)全流程及其运作体系PPT
一文详解甘特图如何画以及具体实例详解【附可编辑模板下载】
应广大粉丝要求,我们建立了一个【PMO前沿交流群】,小伙伴们热情踊跃,目前人数已经上万人了,不能直接进群啦,想要进群的添加小编微信,拉你进群。两个添加其一即可!

欢迎加入中国最大的PMO&PM社区

PMO前沿
传播项目管理知识,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关注PMO前沿动态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