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社 zhangtongshe.com
|深耕张江的科创服务平台|
天眼查的信息显示,近日,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展锐”)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从约50.57亿元增加6.45%至约53.83亿元,投资人新增浦东资本、西高投、中信建投资本、碧桂园创投、海通开元、国泰君安创投、弘毅投资、京国瑞投资、沪岳智能科技产业投资基金、交银投资、人保资本、工银资本。
今年9月,紫光展锐董事长马道杰透露,紫光展锐40亿元股权融资圆满完成,成功完成本轮股权融资可以帮助公司更好推进IPO各项工作。
此外,今年3月,由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五大银行组成的银团,授信紫光展锐达32亿元。
紫光展锐芯片,全球第三
紫光展锐成立于2013年8月,是全球少数全面掌握2G/3G/4G/5G、Wi-Fi、RedCap、蓝牙、电视调频、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之一,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中坚力量。
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AP/SoC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Q2紫光展锐智能手机芯片全球市占率达到13%,排名第三。
Counterpoint Research在研究报告中分析表示,紫光展锐在本季度的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与vivo、小米等国内一线品牌的合作,面向海外市场推出的最新智能手机也搭载了紫光展锐的芯片,进一步巩固了紫光展锐的全球市场地位。
在核心业务5G上,紫光展锐持续拓展全球市场。继去年展锐5G芯片进入欧洲、拉美、东南亚之后,今年上半年展锐5G芯进一步向印度、南亚等地区迈进。其中,搭载紫光展锐T750的Lava Yuva 5G手机和搭载紫光展锐T760的HMD Crest 5G手机已进入印度市场。搭载紫光展锐T760 5G芯的品牌客户摩托罗拉moto G35 5G也将在全球大规模出货。
目前,在消费电子领域,紫光展锐5G芯片联合中兴、努比亚等终端品牌,相关产品出货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用户实现5G智能连接;在物联网领域,紫光展锐5G芯片赋能全球众多智能应用场景,实现了智慧无人仓、智慧电力、智慧园区等多个垂直领域的数字化升级转型,为全球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核芯力量。
前联合创始人回归
9月,天眼查信息显示,紫光展锐发生董事变更,其中新增展讯通信联合创始人陈大同,原董事刘辉退出。
公开资料显示,陈大同,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先后在美国Illinois大学和Stanford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5年,陈大同在硅谷联合创办了OmniVision Technology公司(豪威科技),该公司研发出了世界上首颗单芯片彩色CMOS图像传感器,并于2000年在美国NASDAQ成功上市。
2001年,陈大同在上海又联合创办了展讯通信公司(SpreadTrum)。该公司研发成功世界首颗TD-SCDMA(3G)手机核心芯片,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2007年在美国NASDAQ成功上市。2013年展讯通信被紫光集团收购,2016年与锐迪科整合成立紫光展锐。
在谈到展讯的创立及发展时,陈大同曾表示,凭借高性价比、整体解决方案、灵活的本地支持等,联发科和展讯在国内市场上激烈竞争,高速发展,短短三四年就把TI、ADI、飞思卡尔(MOTO)等大公司挤出了中国市场。展讯的年销售额,从2003年到2007年,每年增长2-3倍,达到近10亿元。2013年,员工达到1400人,销售额突破70亿,成为国内第一大独立半导体设计公司。
多家资本助力
在此次新增的股东中, 浦东资本作为浦东新区国资创投平台旗下的专业投资机构,致力于完善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产业集群;西高投则隶属于西安高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拥有丰富的国有创投经验;中信建投资本、海通开元、国泰君安创投等均为券商全资设立的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投资领域广泛,覆盖科技、医疗、清洁能源等多个行业;碧桂园创投作为碧桂园集团的直属股权投资部门,聚焦产业链、硬科技、大健康、新消费四大主题投资;弘毅投资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聚焦生命科学、绿色低碳、先进制造、数字科技等多个赛道。
此外,京国瑞投资是北京市国资委下属一级企业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公司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资领域涵盖信息产业、机器人产业、先进制造、能源环保、半导体等领域;沪岳智能科技产业投资基金主要出资人为岳阳观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重点关注智能科技、大健康等领域;交银投资是交通银行全资子公司;人保资本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广泛开展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现代产业、科技创新、医疗健康等领域投资;工银资本是工银投资于2018年出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已投行业覆盖新能源、电力、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
目前,紫光展锐的股东结构已经相当多元化。新股东的加入增强了紫光展锐资本实力,也将为其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编辑|刘程星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52R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