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小红书 爱笑的眼睛
朝阳路上,一座石拱桥豪迈地跨越江河,联结两端。
因着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富足山大桥被纳入省重点工程《钱塘江中上游常山江》(辉埠-双港口)航电枢纽项目工程之内,将在今年10月24日,迈进拆除重建、更新再生的节奏。
“桥梁不仅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更是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有效途径”。
在湮没、消耗、遗忘之前,让我们一起,尝试记录与富足山大桥共同发生的,所见图景,所闻故事。
...
常山汇入钱塘江的支流,被称作常山江。
因水而兴,傍水而居,内河合纵南北,人们持续着与江河休戚与共的生活。
理所当然地,在常山的山水之间,有桥梁座座。
原图@小红书 沪上酒德麻衣
从分布在乡镇村庄,记录着久远历史的各色古桥,到木船、木板搭建而成的紫港浮桥,再到逐渐聚拢人流的白马桥。后来居上的文峰桥一路繁华,21世纪以来改立交为平交的城南桥梁、人民路的彩虹桥、城东常山港上的景观桥......拔节生长,与未来同行。
桥梁作为通达的象征,不难从中窥探和推断出,县城发展重心的转移和起伏。
变动在潜移默化之间,但也需要被有心者观察记录。不要等到猛然回头,惊诧于眼前的新世界,途留茫然的执念与不解。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富足山大桥,桥面宽达约15米,全长300余米,位于富足山和浦塘村之间,是沟通常山与衢城往来的重要通道与路段。
这座八墩二台九孔石拱桥,是落地于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
1994年,320国道常衢段第二次改建时,从该桥头开始,南门溪改道后沿大桥东侧通向常山港。1994年开工,历时两年,富足山大桥于1996年完工,后投入使用通行。
春秋作序,时间使出挪移大法,一晃便是三十年。
交通工具是流动性的载体,桥梁又何尝不是过去与未来的连接者呢?从“两轮”到“四轮”,从出行到生活,富足山大桥迎来送往,日夜不息,用足够长的时光,目睹孩童们的脸庞逐渐褪去稚嫩,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人模样。
从外回归的人会将其视作一个锚点,将桥面建筑和四周的风光与记忆相链接,以此来评估和确认回乡的距离在越拉越近,以熟悉感作为铺垫,缓解内心深处“近乡情更怯”的无措情绪。
如今,顺应时代需求,预计经过三年工序,这座桥梁,迎来自身的接替与更迭。
过桥多浪漫,
不只是路过水上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不仅是联通县城内外的桥梁,也是河水澄澈、四周环翠的亲水平台。
人们或是优哉游哉地慢行过桥,或是神色匆忙地疾驰,无数次擦肩而过桥面上的四季光景。
不来溜达,实在是浪费又可惜!找个安全而无人打扰的区域,在桥梁旁发呆放空,目光顺着它延伸的线条,湖光山色的惬意,野花野草的活力唾手可得。
当然,也有一些“观察家”有心记录下了,关于桥梁的多个“决定性瞬间”。
粼粼的河水在涨水期暗涌,在枯水期流淌,怎么看都看不厌;水天一色的橙黄日出将桥面渐渐晕染,营造出言语很难形容的氛围感;桥底亦然有着丰富的小世界,青葙、野芋、狗尾草相谐相生,还时有白色飞鸟展翅掠过,以细碎的声响打破宁静,给予意料之外的惊喜。
于是影像成了影像诗,透露出常山人自得其乐的休闲气质。
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尽管来着
拆除与新建,城市永恒的话题。
同样地,它也平等地适用于人、事、物。从一座桥梁的落幕与新生当中,我们所能做的,或许是尽力尝试去挽留,无论是游丝样还是浓重状的痕迹。
步履无尽,故事不休。
不要等到deadline才开始怀念、叹息。
拍完大桥的旧照片,再见常山的新容颜。
游浙里——常山站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衢州文旅招商荟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浙江文旅
微信公众号
扫码了解更多
浙江文旅
抖音号
扫码了解更多
浙江文旅
微博号
扫码了解更多
文中未标注图片作者:小红书 爱笑的眼睛
编辑:李燕梅
一审:徐裕斐
二审:李 杨
终审:黄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