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清华与西湖大学Immunity封面论文:揭示肠神经与淋巴样细胞互作新机制
文摘
2025-02-01 20:02
安徽
肠道是人体免疫系统最大的组成部分,包含大量的淋巴组织和散布其中的免疫细胞。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作为肠道重要的先天性免疫细胞群体,能够响应白细胞介素(IL)-25、IL-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等信号分子的刺激,产生IL-5和IL-13等2型细胞因子,调节过敏反应、组织修复以及抗蠕虫免疫。
最近的研究发现,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在ILC2介导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说,神经肽U(NMU)、乙酰胆碱(ACh)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等分子可以促进ILC2的免疫反应,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负调控因子则抑制其活性。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是由大量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的复杂网络。ENS神经元数量是脊髓的五倍,因此常被称为“第二大脑”。肠道内在神经元(intrinsic enteric neuron,iEN)的胞体位于肠道内,能够形成独特的神经回路,展现出自主反射的活动。此外,胞体在肠道外的外源性肠神经也在肠道功能中发挥作用,例如位于背根神经节(DRG)中的感觉神经元,和位于腹腔-肠系膜上神经节(CG-SMG)中的交感神经元。
尽管关于肠道免疫系统与外源性肠神经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大量研究,但肠道免疫系统与肠道内在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阐明。比如,肠道内在神经元具体是如何感知肠道免疫微环境的变化进而释放上述各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神经信号分子这一核心科学问题还不清晰。
2025年1月30日,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朱可可课题组与西湖大学医学院徐和平课题组在Immunity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intrinsic enteric neurons and ILC2s inhibits host defense against helminth infection
的研究论文,
揭示了在蠕虫感染过程中,ILC2产生的IL-13会使iEN发生活化,上调β-CGRP的表达,从而抑制ILC2介导的抗蠕虫免疫反应。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蠕虫感染会激活肠道内在神经元。同时,通过单细胞核RNA测序(snRNA-seq)分析揭示肠道内在神经元的亚群—内在初级传入神经元(intrinsic primary afferent neuron 1,IPAN1)的转录组状态发生了特异性的改变,其中包括Il13ra1和Calcb(编码β-CGRP)基因表达水平上调。
进一步研究表明,IL-13刺激能够直接诱导肠道内在神经元的活化,而ILC2作为蠕虫感染期间IL-13的主要来源,在促进肠道内在神经元活化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了这些表达IL13RA1受体的神经元,发现这些神经元能够直接响应IL-13信号,导致转录组的变化,特别是上调了Calcb基因的表达。β-CGRP是一种已知的负调控因子,它的增加直接抑制了ILC2的抗蠕虫免疫反应。
综上所述,此研究揭示了肠道内在神经元通过表达IL13RA1分子可直接被ILC2产生的IL-13激活来上调神经肽β-CGRP的表达,进而抑制ILC2的增殖和蠕虫的排出等,在抗寄生虫免疫中发挥了重要的负调控作用。这一发现为肠道免疫反应与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未来调节2型炎症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点。
以此研究为背景,研究团队还创作了一幅手绘风格的图画来传达这一思想。在这幅生动的画面中,ILC2被形象地比作一群鸽子,它们在肠道的每个角落翱翔,象征着免疫系统中的守护力量。而肠神经则宛如深深扎根于肠道的枝繁叶茂的大树,为整个肠道环境撑起一片独特的“绿荫”,它们的根系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络,为肠道提供着滋养和支持,助力着这片微观世界的和谐。整个肠道环境被描绘成一个温暖而闪耀的灯泡,灯光温柔地散发出来,象征着肠道内部的平衡与和谐,所有组件都在默契地运作,确保机体的健康和稳定。这不仅是一个生理上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奇妙的生命交响乐,每个神经元、每个免疫细胞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助理教授、免疫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可可与西湖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徐和平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西湖大学-复旦大学2020级联合培养博士生王寅生和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2021级博士生张效禹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西湖大学2019级博士生臧扬同学在项目早期做出了重要的奠基性工作。该研究得到了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吴励教授、胡小玉教授、郭晓欢副教授,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周磊研究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芳教授,西湖大学何丹阳研究员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immunity/abstract/S1074-7613(25)00029-9
Bioon细胞
“细胞”旨在促进细胞领域学术交流及转化医学研究. 期望我们定期提供的资讯信息能够为您的研究及临床提供帮助。
最新文章
Cell Res | 睡不着更容易变胖?中南大学罗湘杭/彭慧发现新的激素,可抑制食欲和肥胖
主论坛嘉宾议程公开 | 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3月7-8日上海开幕!
Mol Ther:利用一种新型病毒载体平台更高效地制造CAR-T细胞
同一年龄,为何有些人显老,有些人看着年轻?Nat Aging:一种名为PAGln的共代谢物,会诱导细胞衰老,抑制其或可抗衰老
Nat Immunol丨上海交通大学卜军团队揭示了人外周免疫细胞从出生到老年的动态轨迹
熬夜不好,但真的会使人快乐!最新Neuron研究:短期睡眠剥夺会使多巴胺释放增加,带来暂时的愉悦感和随后几天行为上的积极变化
【灵蛇献瑞,免费参会】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3月7-8日即将上海开幕!
Nature Aging:我国学者发现,银杏中的这种化合物,能够延长寿命、对抗衰老
警惕!北京大学姜辉团队发现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可侵入精子,诱导生殖毒性
清华与西湖大学Immunity封面论文:揭示肠神经与淋巴样细胞互作新机制
闭眼单脚站立,你可以坚持几秒?研究证实:单脚站立时间是最敏感且最具代表性的老化标志之一,平均每十年减少约2秒,且不受性别影响
Cell|中国多所研究人员联合揭示牛传播H5N1禽流感病毒的跨种间传播机制
Nature子刊丨武汉大学张振涛团队发现肾脏或是帕金森病的源头!
Nature子刊 | 研究发现喝酒能使大脑变小;饮酒越多,脑子越小
Adv. Sci. | 张研课题组揭示神经元中初级纤毛与轴突起始节的潜在关联
营养与健康所王光中研究组揭示单细胞水平上灵长类大脑皮层的微观组织原理
Lancet子刊 | 喝茶养生更长寿!四川大学赵星/肖雄发现喝茶能减缓衰老,每天喝大约3杯茶或6-8克茶叶效果最显著!
【灵蛇献瑞,免费参会】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3月7-8日即将上海开幕!
Cell Rep Med|上海交大马斌团队揭示诱导肿瘤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新策略
猪牛羊肉要少吃!哈佛大学连发两项研究:红肉吃得多,不仅更易痴呆,加速大脑衰老,还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范克龙/阎锡蕴团队与合作者共同开发纳米酶靶向乏氧病灶增强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策略
Nature子刊丨再添好处!暨南大学张力等发现体育锻炼可有效预防环境压力引起的焦虑症
Cell|竺淑佳/李扬研究组研究解析成年哺乳动物大脑皮层和海马内源NMDA受体的组装和结构
上海交大倪俊团队Cell发文:开启人工多酶复合体理性设计的新纪元
Nature:重大进展!过量的肠道蛋白RELMb是儿童食物过敏的原因
神奇的"吸气"治疗法!Science子刊:吸入氙气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Nature | 北京大学魏文胜团队发布新一代线粒体碱基编辑器助力建立疾病动物模型
【1月24号讲座预告】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系列大讲堂第三期:肿瘤类器官
Nature子刊 | 全面揭示GLP-1的健康益处及风险!肝癌等42种风险降低,头痛、低血压等19种风险增加
JAMA Neurology|宣武医院郝峻巍教授团队报道Vimentin自身抗体相关新型星形胶质细胞病
Science | 这都能跟血糖有关?首次发现,免疫系统也能调节血糖
Nature:揭示肠道细菌和宿主自身通过调节胆汁酸达成动态平衡
Nature Methods|蒋岚团队研究开发出通用型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新技术
天天熬夜,人真的会“变傻”吗?研究证实:熬夜损伤大脑!睡眠压力会促使神经元突触减少、影响大脑“排毒”,增加痴呆风险
专家论证一致认可?循证研究证实,连花清瘟防治甲流优于达菲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李毓龙团队揭秘神经肽-小分子神经递质共同传递在体内的动态差异和调控机制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最新研究:我国城市居民体内检测出20种农药残留!连空气中都有杀虫剂,部分农药具有显著的致癌风险
寻找未来之星—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创新突破大赛即将开赛,3月7-8日,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参赛投稿征集中!
难怪久坐容易痴呆!Science首次发现,大脑里有大量缺氧区,但运动可大幅缓解
对抗流感的”神药“靠谱吗?JAMA子刊:抗病毒药物「巴洛沙韦」更有希望缩短高危流感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
Cell子刊丨复旦大学研究团队报告了脓毒症后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综合征的免疫细胞特征!
如今是“活力四射”的中老年人和“死气沉沉”的年轻人?多项研究:「青年危机」或已出现!女性及25岁以下年轻人是当今社会最不快乐人群
Cell Stem Cell | 杜鹏课题组利用全能性干细胞实现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精准重建
Nature:揭秘雌激素受体开关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乳腺癌疗法
Nat Metab:揭示自噬通过控制葡萄糖摄取保护神经元机制
Nat Commun | 可注射超分子多肽水凝胶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免疫治疗
Nature|清华大学最新研究揭示鼻息肉复发频繁背后的原因
【1月24号讲座预告】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系列大讲堂第三期:肿瘤类器官
Nat Microbiol:新研究表明T细胞可以完全预防病毒感染,为疫苗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从死亡边缘拯救大脑?Pharmaceutics:揭秘原始和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在分子靶向治疗人类缺血性中风中的关键作用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