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
也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和孩子一起了解立冬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冬季自此开始,
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
动物们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立冬在古代社会也是“四时八节”之一,
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在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迎冬等民俗。
一候水始冰
初入冬时水面凝结
但尚未形成坚冰
薄冰映着阳光的金光闪闪
在水中铺展开来
二候地始冻
等到天更寒一些
连土地也覆上了一层冰霜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古人认为
雉鸡在立冬后即化身为大蛤
这源于稚之毛色与蛤之壳色相仿
中华民族天马行空般的丰富想象
可见一斑
陪孩子一起读立冬诗词
自古以来,
人们对立冬节气的到来,
就有不同的思绪。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元)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春天仿佛还在昨天,
转眼间,冬天已经到来。
冬雨淅淅沥沥地落下,
气温也随着雨一同下降。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
许多人
畏惧冬天的凛冽严寒,
但四时和明月
却都是诗人的好朋友。
一个浪漫的人
眼里的冬天,
不仅是皑皑白雪的风光大片,
还有家的寒炉温酒。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但当那繁花似锦的岁月褪去,
我们依然会陪伴在你身旁。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宋)陆游《立冬日作》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个人的生活空间可以很小,
但心灵和志向,
却可以无限大。
记得告诉孩子,
欣然面对冬天,
就是热爱生活。
与孩子一起品尝立冬美食
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这补冬的规矩便是吃水饺。饺子两边翘翘,中间圆鼓鼓,看起来就像是人的耳朵,所以饺子也叫“娇耳”。因此,一句“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便为吃饺子提供了最好的理由。一口下肚,从嘴暖到心,再一口,这份冬日的快乐就入了心骨。
立冬,还有着“北吃饺子南吃鸭”的说法。萝卜老鸭煲,便是立冬日在南方经常现身的滋补佳品。醇厚香浓的滋味,温暖身心,开胃健脾。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
“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立冬时节,人们一般会把绿白相间、剁碎的葱末放在小碟子里,再加点香醋、香油,拿其他食物拌着吃,爽口却不至于辛辣,温润身心,也算冬日美味。
立冬了,和孩子这样保养身体
立冬养生,
当然不只是食物“补冬”,
吃、喝、睡、行与情志
都在养生之道。
立冬养生强调“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冬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早睡晚起。
立冬后气温下降变化明显,人一旦受寒,就会损伤阳气,出现疾病复发、加重等现象。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服。
对于老人、儿童最好在立冬之后穿一件贴身棉背心;同时做好足部保暖工作,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既能消除疲劳,又能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和孩子一起制作
立冬主题的手工
准备一些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和孩子一起制作立冬主题的手工。
比如,
可以制作雪花、雪人、冬眠的小动物等。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
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写一篇立冬的日记
鼓励孩子写一篇关于立冬的日记,
记录他们在立冬这一天所做的事情、
看到的景象以及内心的感受。
民间有句谚语:
“立冬雨,一冬雨;立冬晴,一冬晴”
记录一下今天的天气,
待到冬天过去,
翻看日记,
再来验证谚语说得对不对。
如果孩子还不会写字,
可以让他们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
家长帮忙在旁边记录文字。
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
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和孩子一起对冬天说一句“你好”
不知何时
大雁已悄悄飞向南方
银杏叶已飞舞着洒落满地
一季秋黄,一季秋收,一季秋凉
时光带走秋季美景的同时
却也没有忘记把温情留下
秋天已逝,冬天将至
带孩子在自然中感受季节的交替
告诉前方还有更美风景等待我们
和秋天说一声再见,拥抱冬天
记得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寒冷的冬天
孩子更需要爱和关怀
冰凉的时分
孩子更需要你的温暖呵护
童年安全感的建立
更离不开父母爱的拥抱
在拥抱中,孩子会强烈感受到
被爱、被信任、被支持
所以
请不要吝啬你的拥抱
留给孩子一份冬天的甜蜜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