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方罍léi、象纹大铜铙náo——古代青铜器名品集录

文摘   艺术文化   2023-04-04 21:25   山西  

17、皿方罍léi

商后期  民国湖南桃源县漆家河出土

现藏:湖南博物院

这件盛酒器被誉为“方罍léi之王”,盖高21.5厘米,器身高63.6厘米。

装饰风格是华丽的“满花”、“三层花”,以口、肩和圈足三周龙纹为边栏,其间饰两周兽面纹为主题纹饰;四面鋬pàn、耳,四角及其间设相同的八条纵向扉棱。

皿方罍器盖铭文为“皿而全作父己jǐ尊彝”(或为“皿天全……”),器身铭文为“皿作父己jǐ尊彝”。“皿”是器主人的族氏,“而全”是名,李学勤先生认为是周人,可能周人势力在商末时已经扩张到湖南,所以留下了这样的青铜重器。近年也有学者认为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商周之际),在长江中游本地铸造的。

皿方罍1922年出土于湖南桃源县,旋即器、盖分离,器盖辗转收藏到湖南博物院,器身则流失海外,因近百年保存环境不同,两者有显著的色差。


皿方罍“成名”于 2001年纽约佳士得拍卖,器身以924.6万美元的落锤价创下了中国青铜器拍卖的最高纪录,当时被匿名藏家买走,2014年,皿方罍léi的器身再度出现在佳士得拍卖的图录上,湖南博物院多方筹集2000万美元,欲协商洽购,波折后终于成功,成交价格不明,使器盖、器身分离近百年后再度合体,以全貌示人。

18、象纹大铜铙náo

商后期  湖南宁乡县月山铺公社出土

现藏:长沙市博物馆

这件铙náo是古代铙中最大的一件,堪称“铙王”,高103.5厘米,重221.5公斤。铙的正面主题纹饰是兽面纹,兽面的两眼为半浮雕的粗线条勾勒。四周有云纹盘绕,鼓部装饰有一组相向站立的大象,象鼻相接。


演奏大铙náo时,铙口朝上,将柄部套插在木柱座上,演奏者用槌chuí敲击大铙的口沿,即铙的正鼓部,声音宏大,传响四方,应是祭祀时使用的礼仪重器。

目前出土最早的大铙见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了三件铙,年代为商王武丁时期。

商后期出现编铙,一般是3件或者5件一组,殷墟的妇好墓出土了五件一组的编铙,是编钟的老祖宗,到西周早期,发展成编钟。

大铙基本都出土于南方,以湖南、江西最多。

1959年,湖南宁乡县老粮仓的一个土坑中出土了五件铙,出土时柄在下,口朝上,也表明了它的演奏方式,其中有象纹铜铙2件,虎纹铜铙2件和兽面纹铜铙1 ,最大的一件高70厘米,重67.25公斤。

1993年,在宁乡县老粮仓的一个椭圆形土坑中,又出土了10件商代铜铙,其中1~9号形制相似,大小相次,是一组编铙。

南方的大铙流行于商代晚期,但几乎没有墓葬出土的,而且大部分是单件出土于山岭丘陵,成套的罕见。

《礼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这些大铙可能是商人祭祀日月星云,风雨雷电等自然神灵留下的遗物。




蹉跎笑我
一碟酱油两勺醋,三分铜臭五页书,清茶当酒看世事,杂陈百味细细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