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市郝匠1号墓的二十四孝砖雕(上)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08-07 00:21
山西
宋金时期的墓葬中砖雕彩绘并用,尤其是砖雕极为发达,“二十四孝故事”是常见的表现题材。“二十四孝”有较长的发展历程,汉代画像石已经出现孝子故事,唐代已经有“二十四孝”的提法,当时尚未定型,《孝子传》便有多个版本,如东汉刘向的《孝子传》,书籍大多散佚。北宋金元时期的墓葬中显然有一套二十四孝的题材,与元末高丽人权溥、权准所著《孝行录》相同,元末郭居敬编写《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简称《二十四孝》),十分流行,至此基本定型,明代万历年间的启蒙课本《日记故事》再小有调整,流传至今。
晋城市郝匠M1后室的西、北、东三壁各有五块砖雕的孝子故事,这些故事在历史上流布甚广,版本众多,经过历代的加工,故事往往更趋荒诞,下为较早的版本原文。
故事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人也。父盱xū,能弦歌,为巫祝(掌管祭祀的人)。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pó suō(盘旋舞动)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十天为一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151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孝子传》记载:“乐正者,曾参zēng shēn门人也,来候参。参采薪在野,母啮shì右指,旋顷走归,见正不语,入跪问母何患?母曰:‘无’。参曰:‘负薪右背痛,薪堕地,何谓无?’母曰:‘向者客来无所使,故啮指呼汝耳。’参乃悲然。”《敦煌变文集新书》中记载:“昔有郭巨者,字文气,河内人也。家贫,养母至孝。巨有一子,年始两岁,巨语妻曰:’今饥贫如此,老母年高,供懃qín(通“勤”)孝养,恐不安存。所有美味,每减与子,令母饥羸léi(羸:瘦弱),乃由此小儿。儿可再有,母难重见。今共卿杀子,而存母命。’妻从夫言,不敢有违。其妻抱子往向后园树下,欲致子命。巨身掘地,欲拟埋之,语其妻曰:’子命尽未?’妻不忍即害,必称已死。巨掘地得一尺,乃得黄金一釜fǔ,釜上有铭曰:’天赐孝子之金,郭巨杀子存母命,遂赐黄金一釜。官不得夺,私不得取。’见金惊怪,以呼其妻,妻乃抱子往看。子得平存未死,妻乃喜悦。遂即将送县,县牒上州,州送上台省,天子下制,金还郭巨,供养其母,标其门闾lǘ,以立孝行,流传万代。后汉人也。”《晋书∙王祥传》记载:“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nài(古书上一种果子)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三国志∙吴书》:“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