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苏钟(上)——古代青铜器名品集录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09-25 00:01
山西
周厉王三十三年(845B.C.) 山西曲沃县晋侯墓地M8出土2024年中秋时节,山西博物院的两件晋侯苏钟去了上海,与它们的哥哥们团圆,这是自出土以来的第二次合璧,故写一写晋侯苏钟的故事。晋侯苏钟是禁出文物,一套共16件,均为甬钟,其中2件出土于山西曲沃县晋侯墓地M8,陈展于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展厅,14件为上海博物院从香港购回,陈展于上海博物馆东馆。Ⅰ式钟2件(钟73627、73628,此为上海博物馆藏品编号),为一组中最大的两件。以浅细的阳线联珠纹构成篆部的边界、篆内饰云纹,甬部有旋无斡wò,上博陈列时在旋部绑绳悬挂。这两件钟可能是外来的,铸造年代最早。Ⅱ式钟2件(钟73629、73630),为另一组钟中最大的两件,细阳线构成联珠纹、云纹,与Ⅰ式钟纹饰相同,区别是有旋有斡wò,可以在斡wò部穿绳斜挂,铸造年代稍晚。Ⅲ式钟12件钟(钟73631~73640、M8:33、32),篆部饰变形兽体纹,鼓部饰卷云纹,侧鼓部装饰鸾鸟纹,是提示敲击侧鼓音的位置标志,旋部饰云目纹,舞部饰勾连卷云纹。铸造年代最晚。16枚钟均有铭文,为连铭355字,除前三枚和第九、十、十一枚铭文刻在钟的钲zhēng部、右铣xiǎn部外,其余 10 枚均刻在钟的钲部。
1992年12月,香港的文物商店一套14枚的编钟正在出售,香港中文大学的张光裕教授发现后,通知了上海博物馆的馆长马承源先生。当时这套钟尚有土锈,铭文是刻上去的,据说日本人、台湾人看了都难辨真假,不敢买。马先生以其信用让先将编钟空运回国,见到后凭借他渊博的学识,认定是一套西周时期的编钟,于是花100万港币的价格买入上博。马承源先生为这套编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主要是因为晋侯苏钟为刻铭,即钟铸好后才在上面凿刻出铭文,有人据此认为是赝品。刻铭在西周不可思议,因为我国到春秋时期才使用铁器,这个时候最硬的金属就是青铜,到底是用什么工具刻的字?这个谜团现在也没有解开。
上海博物馆曾经尝试用含锡量高的青铜工具在钟上刻字,证明并不可行,现推测晋侯苏钟上刻字用的是陨铁所制的铁器。
马先生判断是西周编钟,有其理由。上世纪90年代晋侯墓地被盗,上博已经收购过晋侯对盨xǔ等铜器,知道晋南有大墓被盗,故委托张光裕教授留意。另外苏钟的刻铭上有铜锈覆盖,是自然锈蚀形成的,而且马先生习篆刻,苏钟铭文的笔画并非是锋利的铁器一刀刻成,而是錾zàn刻多下,才构成一个笔画,这样的情况别的青铜器上也见到过。臆造这样的长篇铭文也绝非易事。所以马先生慧眼识珠,断定为真品。
1993年4月,负责晋侯墓地考古发掘的考古学家邹zōu衡先生到上海,彻底解开了苏钟的真假之谜。当年在晋侯墓地,盗墓活动十分猖獗,1992年8月,盗墓贼使用炸药炸开了晋侯墓地8号墓,进行了疯狂的盗掘,村民闻讯自发组织起来,打着火把、敲着洗脸盆赶走了盗墓贼,随后考古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枚编钟出土,这两枚编钟与上海博物馆的14枚,正好能凑成完整的一套。它们形制相同,大小相次,音律和谐,上博编钟上铭文结束是“苏其万”,一句话没说完就戛然而止,这两只编钟紧接上文,刻着“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兹钟””这一长篇铭文才正常结尾。如此便证明了上博所买之钟是真品无疑,被盗于晋侯墓地8号墓,马馆长为此事向邹衡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现在的情况是,上博的14件是花钱买回,不肯还给山西,山西也不愿意把考古发掘的2件钟送给上博,这套国宝级的编钟就天各一方,不能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