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苏钟(中)——古代青铜器名品集录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10-02 00:24   山西  
三、晋侯苏钟的音乐性能
晋侯苏钟经过测音,除一钟(钟73629)已哑,其余15钟均可很好的发音,尤其是12件Ⅲ式钟均为双音钟,侧鼓部有鸾鸟纹,是敲击点标志,侧鼓音比正鼓音高一个小三度。
这样的双音钟是我国古代工匠伟大的创造,一个钟可以发出两个音高的音,极大地增强了音乐性能,到西周中期双音钟技术已经成熟。
测音表明苏钟可分为两组音列相同的编钟,每组8件,与根据铭文文意排列的顺序完全相同,是其一大可贵之处。
晋侯苏钟的音高通过磨挫钟的内腔调整,当时的乐师“以耳齐其声”,并不能完全符合现代的标准,但也做到了音律和谐。双音钟工艺复杂,想一次性铸造到位不可能,铸好后的微调必不可少,要调整好正鼓音和侧鼓音的音高,还要照顾音量相同,音色统一,所以钟的内腔有数道精心磨挫而形成的凹槽。
晋侯苏钟的音乐性能良好,上博用其演奏古乐《阳关三叠》,悠扬动听。
我国的青铜乐钟到两周之际发展出音梁(或称音脊、音塬yuán),即钟的内腔铸造有凸起的条状结构,通过磨挫音梁以调整乐钟的音高和音色。音梁的出现也是先秦乐钟断代的一条重要标准,晋侯苏钟为西周晚期,还没有音梁的结构。
另外所谓“周人不用商音”,在晋侯苏钟上也是如此,五声中只用“宫、角jué、徵zhǐ、羽”。我国古代早就发现了五声音阶,但西周编钟上无“商”音,这种情况的原因,学者见解不一,有认为是政治原因,反映了周人对商的敌视态度,有认为是乐钟发展的自然过程,商人的编铙上也没有“商”音。
总之,西周时编钟上无商音,两周之际,青铜乐钟上开始出现“商”音,五音俱全,音乐性能更加完备。
四、三种形制之谜
晋侯苏钟的三种样式也是我国编钟发展史的重要证物。
西周早期康昭之世,编甬钟开始出现,3件成组,迄今最早的编钟是陕西宝鸡西周早期(弓鱼)伯各墓出土的3件甬钟。
穆王末叶,4件组编列取代3件组编列,成为甬钟的常制。
西周后期和春秋早期,8件组编列成为主要的编列形式。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贵族更加追求编钟的音乐性能,开始突破8件的编列。我国古代出土的音乐性能最佳的编钟是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共65枚,现藏于湖北博物馆。曾侯乙葬于公元前433年,这套钟比晋侯苏钟晚了四百余年。
晋侯苏钟的Ⅰ式钟2件,有旋无斡wò,最早,可能是外来的。
后补铸Ⅱ式两件,有旋有斡wò,凑成符合穆王时期的4件编列。
最后在周厉王三十三年(845B.C.)又补铸Ⅲ式12件钟,凑成西周晚期的常制,并统一补刻铭文。


蹉跎笑我
一碟酱油两勺醋,三分铜臭五页书,清茶当酒看世事,杂陈百味细细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