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虎门10多条道路,完成了升级改造。
往日破损坑洼的水泥路,变成平坦整齐的沥青路面,车辆行驶时的震动和噪音明显减小,行驶舒适度极大提升。
同时,道路两侧除了人行道,还增设了非机动车专用道。
▲最先完工的新泰路早已投入使用(资料图)
体育路
虎门体育路升级改造工程(隧道至CEC段),起点位于体育路下穿省道S122线(太安路)隧道处,终于赤岗骏马路,连接中国电子东莞产业园。
改造路段,由西至东贯穿龙眼、赤岗两个社区,沿线与翠湖路、赤马路等道路相交。
▲体育路改造路段示意图(供参考)
▲怀林路改造路段示意图
▲社岗路改造路段示意图(供参考)
社岗路东西走向,改造路段为人民路至省道S122段,长约635.5米。
社岗西路南北走向,改造路段为连升北路至社岗路转盘段,长约422.7米。
▲长德路等多条道路改造(供参考)
海运路升级改造工程(新洲路路口-太沙路段),起点接新洲路路口,终点接太沙路,全长461米。
道路等级,为三级公路兼城市道路,设计速度均为30千米/小时。
新洲路至海运一路段采用双向2车道,北侧设置停车位,南侧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人非共板形式。
海运一路至太沙路段采用双向4车道,两侧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机非共板形式,道路标准宽度为24米。
▲改造后的海运路
海运一路升级改造工程(驾校培训中心-海运路段),项目起点接海运路,终点至鹏安驾校,全长446米。
道路等级,为三级公路兼城市道路,设计速度30千米/小时。
海运一路道路改造后,路面升级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两侧增设了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口安装了带警示标志的防撞柱。
▲改造后的海运一路
太新路,是由太沙路进入新湾社区的主要道路。此次升级改造工程,起点接太沙路,终点接新湾桥,全长511米。
道路等级,为三级公路兼城市道路,设计速度30千米/小时。
太新路改造后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两侧增设了非机动车专用道,并对绿化树池进行了优化。
▲改造后的太新路
俪城与明苑间道路升级改造工程(东引运河至金龙路),位于金洲社区,西起东引运河东岸的官涌南路,东接金龙路,全长约193米。
道路等级,为四级公路兼城市道路,设计速度30千米/小时。
该道路改造前没有非机动车专用道,水泥路面破损,绿化树根顶破人行道地砖。
改造后,升级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两侧增设了非机动车专用道,清理了绿化树,视线更加开阔。
▲改造后的俪城与明苑之间的道路
▲改造前的俪城与明苑之间的道路
新港南路升级改造工程一期(新湾市场至虎门第五中学),位于新湾社区,起于广深沿江高速桥底,终点至虎门第五中学东北侧路口,全长约980米。
道路等级,为四级公路兼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千米/小时。
▲新港南路改造路段示意图(供参考)
改造前,新港南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双向2车道,路面状况总体较差,机动车道路面局部破损严重,人行道、路缘石大部分破损严重,影响行人通行。
新港南路升级改造后,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两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并加装了防护栏。
▲改造后的新港南路
高科一路位于白坑水库北侧,沿线有高中、厂房和不少楼盘,是新联、赤岗片区一条重要道路。
▲高科一路和新泰路改造路段示意图(供参考)
该路段于2023年启动更新改造,实施了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通信工程等,12月底摊铺沥青。
2024年初,高科一路升级改造完成,路面已铺沥青,施划了车道,道路两侧非机动车专用道被护栏隔开。
▲改造后的高科一路
▲改造前的高科一路
▲上南路改造路段示意图(供参考)
改造前,上南路为混凝土路面,但路况一般,地面中央安装了护栏。
2024年初,该路段改造工程完工,沥青路面表现清晰,两侧非机动车道经过改造更加完善。
▲改造后的上南路
▲改造前的上南路
南新路升级改造工程(海景路至连升路),事实上是由三条连成一条线的道路组成,即海景东路、南新路和光明路。
改造范围长度约2000米,二级公路标准,兼顾城市支路功能,设计速度采用为40公里/小时。
▲南新路西段已动工(红色)
2024年7月,现场设立扰民谅解告示牌,开始正式施工。
改造后,海景西路、海景东路和上南路,全线加铺沥青路面,道路中央设立隔离护栏。
道路两侧,划定了非机动车道,沿线绿化也进行了全新升级。
▲改造后的光明路
▲改造前的光明路
事实上,捷东路改扩建工程(百达大道至长德路段),相当于是新建了一条道路。
此次实施的是一期工程,起点在捷东路与百达大道交会处,终点是捷东路与捷东支路的交会处,全长约818米。
▲捷东路工程位置示意图(供参考)
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道路红线宽度30米,双向4车道标准,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
▲改造后捷东路
▲改造前的捷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