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矩我失败过无数次,这6条心得或许你用得上

教育   2024-11-13 12:31   重庆  

有偿征稿,点击查看

文/秋秋

以前我对“立规矩”三个字是带着一种天然排斥的,

总觉得它带着一种优越感、权威感,世界上哪有一个人有权力对另一个人这样呢?就算是父母也不可以。

不过,在养娃的过程中,一边慢慢建立起对小孩子这种生物的理解,一边也逐渐提升了自我的认知,也改变了对“规矩”的看法。

规矩从来不是限制也不是放纵,立规矩和让孩子释放天性也不是对立的,而是二者的中间态。

规矩,一方面告诉我们界限在哪里,一方面也代表着自由。
1
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需要规矩的

对小孩来说,很多事情都是新鲜的、是没有标准的,他们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灵气和莽劲儿,他们因为没有条框而可爱,也会因为没有标准而受伤害;

因为标准模糊,就好比对“初生牛犊”说“注意安全”这种笼统的话,小孩子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的。

正如詹姆士·杜布森博士在《勇于管教》中写道: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再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给孩子立规矩,就是父母在告诉孩子,安全是有尺度的,行为是有边界的。

这个尺度和边界,有时候是一个底线,有时候是一个范围,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下来说,规矩很多时候是不同的。

这也就导致,究竟应该给孩子立什么样的规矩,这个问题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家庭不同,孩子不同,父母能做的就是根据自家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来给出孩子行为的边界。

放大来说,育儿本就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事儿。

立规矩,最关键的就是父母能够明确自己的底线。
2
立规矩的三个重点

1.立规矩就是展示底线

很多规矩,是为了告诉孩子一个标准范围,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展示出底线,给彼此一种确定感、安全感。

比如,与其抱怨、生气、发火“我收拾你的东西真的好累”“为什么你每次都把家里搞得很乱”,不如反复明确一个底线——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如果没有做到,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其他人是有权利对此有情绪的。

可以简单理解为,为了避免在事情发生后再去掰扯“说过多少次了还这样”而把“丑话说在前头”的感觉。

2.制定规则,要有效沟通

这个过程中,不要让情绪占据主导,也不是拿父母的权威说事,不是命令和强制“我怎么说你就得怎么做”,而是做有效的沟通。

还是“用完东西要放回原位”,

立这项规矩要就事论事:

这个规矩是我们家的成员都要遵守的。因为保持家庭的卫生和整洁是每个人的责任。

如果没有这条规矩,家里总被搞乱,做家务的人会因此多出很多的工作量,久而久之耐心消耗殆尽,情绪也难以把控。

3.有些规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既是需要反复试验的,也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的。规矩的宿命是写好的,就是被不断打破。

比如,孩子去楼下玩,很小的时候,一定要在妈妈的视线范围内;

慢慢长大后,就变成不出小区大门、注意安全就可以;

再大一些,只要随时能联系上、按时回家就行。
3
立规矩的小心得

1.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规矩也是不同的,每个年龄段抓两三个重点就可以。

比如,两岁前的孩子,告知不触碰危险的东西,插座、热水壶、煤气灶等

不伤害他人,不抓人、不咬人、不打人

在外面玩耍不乱跑,尤其是跑到马路上或者在水池边跑等。

学龄前,上幼儿园的孩子,告知不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

没有经过别人允许,不擅自拿别人东西;

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在幼儿园玩滑梯要排队,上完厕所要冲水;

玩过的玩具要放回原来的位置等。

2.不要指望一步到位,规矩的养成是需要长期耐心的。

(1)循序渐进

比如收拾玩具,最初孩子能做到的是把玩具全放进一个大箱子里,后续可以教孩子给玩具分类,再放进不同的收纳容器里。

(2)反复提醒

养成玩过的玩具自己收起来这个习惯,是需要家长长期反复提醒,这个过程可能是两三年之久。

3.家长和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比如回家把鞋子摆整齐,比如搞好个人卫生,比如分担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做到的。

4.内心要坚定,不是哭、闹就能改变的

比如规定三餐间不吃零食,不是哭、闹、大喊大叫就能要挟到大人的。

5.多鼓励多赞美,肯定孩子的进步

“哇,今天的玩具收得好整齐,每个奥特曼都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吃完饭主动擦桌子,真是咱家的小主人了!”

6.尽量提供解释,提供选择

(1)提供解释,是让孩子知道为什么。

比如,不能在楼上跑跳。

很多家长会认为自己知道不应该做,孩子自然也知道为什么,但事实是,孩子并不明白为什么。

家长只需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跑跳会打扰到楼下的邻居。

不要只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要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做到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2)提供选择,让孩子自主选择怎么做,做不到的时候可以惩罚,惩罚的措施要跟孩子商量。

比如,跑跳会打扰邻居,你可以选择玩安静的游戏,也可以选择去户外玩;

比如,回家可以选择先玩还是先写作业,但底线是作业必须是认真完成的。

如果说好的事情,孩子没做到,涉及到惩罚,也可以让孩子选择:是取消看电视时间,还是没收零花钱……

(3)提前声明,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还是那句话,规矩是用来打破的,因为人是活的啊!所以一些特殊环境特殊情况下,是可以适当放宽限制的。

比如,比如家里来亲戚或者小朋友来家里做客;

比如每周10块钱零花钱,如果是出去游玩,那可以多给10块自主决定买一些纪念品。
4
一些可供参考的规矩
1.生命安全

这里的生命安全,不仅仅指自己的,也包含他人的。

这里的“底线”,是指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无须讨价还价的。

例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高空抛物等等。

培养孩子安全意识,确保生命安全的规矩,还有防溺水、防触电、不玩火等等。

2.尊重每个人,不打扰他人,不侵犯别人边界

不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影响他人;

到饭点不要去串门;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顺序上下车;

没有经过别人允许,不擅自拿别人东西;

文明有礼,添了麻烦要道歉,受到帮助说谢谢;

不对别人的外貌指指点点

3.日常生活中的规矩

东西使用后,放回原位

有话好好说,耍赖/大喊大叫都没用

家务一起分担

注意自己的卫生

吃饭吃饱即可,不追求吃快、吃完

自己该做的事情要做,写作业/整理书包/整理书桌/整理床铺

不说脏话

不随意翻动别人的东西,家庭成员之间也是

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

不乱发脾气

不威胁人

不埋怨

立规矩这件事从来都不只是“规矩”本身,而是让孩子知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情绪的影响,根据他人的情绪反馈,探寻到行为的边界。

既是在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更是对孩子示范,如何守护自己的边界,捍卫自己的权益。

最后,还要再重复一遍的是,规矩和自由并不冲突。正是因为有底线,才能让孩子有无限广阔的空间去探寻更多的可能。

作者:秋秋。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秋秋
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形式的改编、抄袭、洗稿媒体平台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往期走心文章 · 推荐

“反向育儿”虽好,但也有可能起反作用!

娃为啥总要跟我对着干啊?“叛逆”俩字了解一下

孩子,有求必应是最廉价的善良

对,我就是那个“说话不算话”的妈妈

不管孩子,还指指点点?

孩子新交了个“坏朋友”

好好的孩子,怎么说抑郁就抑郁了?

很多家长,都把培养孩子的重点放错了!

孩子开始“盘串”了,我不仅不批评,还非常支持!

夸11岁的儿子“聪明”,他居然说我骂他……

有效唠叨小技巧,亲测有效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有价值育儿文章

微信号 : baomabaobao

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文章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深度育儿
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