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0日,湖北宜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随着长江流域主雨区由长江中下游转移至长江上游,三峡区间来水量明显增加。在确保中下游防洪安全的情况下,三峡水库持续泄洪。图/新华社
如果我们改变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将世界运作的轴心从人类活动上移开,聚焦在水上,会发现雨、河、海在这颗星球上有力地游动、循环,跨越民族国家的疆界,将整个星球连接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亚洲的江河湖海,一直是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苏尼尔·阿姆瑞斯(Sunil Amrith)关注的领域,在《奔腾不息:雨、河、岸、海与亚洲历史的塑造》(Unruly Waters: How Rains, Rivers, Coasts, and Seas Have Shaped Asia's History,后文简称《奔腾不息》)一书中,他从环境史的视角观察近代亚洲的人类社会如何与自然环境产生持续而互动的交往。
亚洲是世界众多大河的发源地,塔里木河、阿姆河、印度河、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公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还有都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黄河,奔腾不息地哺育着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
而从季风与降雨的角度来看,亚洲沿海乃至广阔的内陆腹地,都是季风势力的辐射区。在近代亚洲历史上,水和水域是殖民扩张与帝国竞争的重要对象。
而各民族国家独立后,由水资源争夺引发的一系列地区政治和国际冲突,还在进一步塑造着亚洲的政治地理格局。
水是流动的,这意味着它可以被引导、经常受控制——无论是获得灌溉的农民,还是拥有自来水的城市居民。
而当它突然不受控制时,会令人深感不安。在水资源问题和气候异常日益严重的今天,一位南印度的渔夫告诉苏尼尔·阿姆瑞斯:“我再也不了解大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