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畲(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其山水画兼有南派山水的秀丽含蓄和北派山水的力量和气势。
这位清朝皇室的后裔,大起大落之后,悟透了平淡才是人生的真理,1949年移居台湾。此后,他寄情于山水书画之中,畅游在心灵恬静之处。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晚年对台湾画家有很大影响。
溥心畲可谓绘画之全才,仅山水一项之成就便非同一般,青绿、浅绛、水墨皆信手拈来,临古山水、台阁界画、没骨山水亦不在话下,每作画必题诗作文于其上,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山水画中最难着力的,雨雪数第一。雨和雪虽然都是由云气所形成,却表现了两种极不相同的风貌。画雨景和雪景,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住雨雪的这两种精神。画雨景,要得凄迷蒙蒙得韵致;画雨霁,要得清明澄澈的印象;至于画雪景,则要得那粉饰银妆的美和莹洁沉静的幽。
中国山水画,除了在极早期,曾用白色颜料描绘雪景,绝大多数只是以纸绢原有的白色表现。所以当我们说“画雪”的时候,其实只能讲是“留雪”,以画雪中较深色的林木、天空、川流和点景,来衬托出皑皑的白雪。雪没有色彩,但是能随着环境而反映出不同的颜色。譬如青天之下,它会泛蓝;有彤霞的黄昏,会泛红;阴沉的天气,又可能泛紫。相对地,雪中的景物也被改变,不但在大雪后,许多东西被覆盖而隐藏了,尖锐的被软化了,道路分不清了,屋舍看来变矮了。而且更因为对比,使暗色的景物变得愈深,原本白色的云彩,显得泛灰;天空和溪水,更成了极暗的调子。画者必须掌握这一特色,表现出雪的莹洁、光亮与透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