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顺利落幕。6天时间里,人们不仅能够在进博会感受到中国“迎五洲客,计天下利”的义利观,更能收获各国参展商“拥抱中国大市场,共享世界新机遇”的热烈呼应。据统计,此届进博会成交活跃,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800.1亿美元,较上届增长2.0%。
从“进博展品”“跨境商品”到“一般贸易商品”,从“意向合作”“多项签约”到“长期投资”,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延展向又一个365天。知识产权大保护,为这样持续升温的开放、合作与共赢,提供着超长续航的陪伴与支持。
首届进博会举办至今,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以“绣花式”的周到细致、“滚雪球”的工作创新、“长链条”的支撑促进,全力保障着进博会“越办越好”的总目标,也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能力和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今年驻展工作期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收到了一面由e通世界产业园区赠送的锦旗,上面写道:“高效推进知识产权转化服务,赋能科技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e通世界产业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园区内有多家企业在进博会参展,科创企业办理专利业务的数量也逐年上升。不论是展会现场的咨询,还是会外窗口的办理,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都能提供悉心、专业、高效的服务,有力促进了园区企业的创新发展。”
记者同样看到,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今年多次前往创新孵化专区,巡访成长型科技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根据需要为其对接优先审查等服务。一家美国企业的“首展”产品尚未在中国提交专利申请,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查勘后,协助企业提请在进博会结束后15日内取得《展出证明》,使得相关产品的可专利点在华享有6个月的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维护了企业的创新优势。
此外,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调动发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的力量,重点面向汽车、医疗器械、技术装备等展区,为参展企业引入更加专业细致的在华在沪技术贸易、知识产权交易运营等支撑性服务,并建立起长效沟通机制,保障各类服务持续跟踪推进。
知识产权大保护不断跨前一步、做实一分,实实在在影响着全球市场创新要素向华向沪集聚的“行动力”。
近年来,上海市从顶层设计到“末梢神经”全面发力,不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各项改革,始终坚持对中外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持续健全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制度保障,严厉打击侵权违法行为,增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和公共服务促进保障水平,努力为外资企业在沪发展营造了一流的知识产权环境和营商环境。
自2023年起,上海市进一步推进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知识产权领域对标改革,结合实际创新制度设计,一体化布局构建服务体系,打造“一门式”综合服务窗口和“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广泛听取各类创新主体和经营主体的意见诉求,及时推出改革创新举措,打造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全球投资环境。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表示:“立足加快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中心工作,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将坚持内外并重,继续提升同等保护能力,提升本土专业服务机构的国际化发展能力;将强化机制协同,持续推进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等的工作机制,凝聚保护力量;将深化国际合作,充分发挥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等平台的交流促进作用,密切与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等组织及在沪外商企业的交流联系,准确把握支持开放合作的下一步工作落点。”
在上海,看中国。知识产权大保护积厚成势,深刻回答了世界加码投资、深耕发展的下一个“中国”,何以还是中国。(本报记者 李杨芳)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原标题:知识产权保护让“进博效应”持续放大)
(编辑:晏如 责任编辑:吕可珂 审校:冯飞)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