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估值模型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二永债(即银行永续债和银行二级资本债)的估值计算上。然而,将这一模型有效应用于实际操作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需要同时考虑配置这些债券的理财产品的估值问题,使得整个设计过程极为复杂。此外,在债券牛市期间,自建估值模型可能会降低收益率,因此业界仍处于观望或研究阶段。
(IC/photo)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理财公司普遍采用第三方估值服务,银行间债券一般采用中债估值,交易所债券则采用中证估值。与第三方估值服务相比,自建估值模型的核心区别在于其强调减少市场因素的影响,而更多地考虑现金流因素的影响。因此,自建估值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债券价格的波动。
自建估值模型兴起的原因主要有多方面。首先,今年以来,多个旨在平滑理财产品净值的策略被监管机构叫停,如利用保险资管产品配置高息存款、通过信托计划调节理财产品收益以及手工补息等。同时,银行理财投资者对净值波动的容忍度普遍偏低。这些因素促使业界积极探索新的方法来降低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自建估值模型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自建估值模型的合规性和合理性在业界引发了广泛讨论。从合规角度看,自建估值模型是否符合资管新规的初衷仍需探讨。尽管自建估值模型有助于稳定产品净值,避免单一估值带来的冲击放大,但从长期来看,在大资管时代,各类资管机构的监管尺度在逐步拉平,理财公司需要培育真正的资管能力。此外,自建估值模型还存在反应滞后的问题,难以确保客户收益的公平性,并可能引发流动性冲击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自建估值模型适用于成交不活跃的债券,如二永债。与国债相比,二永债的交易活跃度更低,且价格弹性大,难以直接使用市场报价进行估值。因此,对于这类债券,自建估值模型可能更为适用。然而,在实践中,理财公司需要谨慎考虑自建估值模型的适用性和风险,并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