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外婆的一杯茶

文摘   职场   2024-03-13 20:02   北京  
               ~子欲养而亲不待~显的文字

最近因为做项目缘故,开始研究起茶。

从分类、产区、等级、工艺、功效一直研究到茶的品牌表达;也深入田间地头去看茶叶的长势,看农人去除草,剪枝;也在努力尝试和分辨不同茶的气味、色泽以及口感;也和不同的人喝过不同产区、不同种类的茶,从口粮茶到典藏茶,从鲜叶茶到年份茶;也开始研究起煮茶的工具,从茶桌、茶壶、茶盘、盖碗、公道杯到茶宠。

趣使然,缘分而至。

静下心来在想,这道缘分之桥何时搭建。

喝茶、爱茶的的种子何时在心底滋生又暗藏不住的涌动,给一个机会就会蹭蹭往上长。

频频从脑海中冒出的,是外婆及陪伴外婆一辈子的那个茶杯及杯中茶。

外公好酒,一日三餐顿顿不离杯,但从不喝多,固定地用一个1两酒杯从不超过3杯,慢慢吃菜,小口抿酒,参加过抗美援朝始终腰背挺直,总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晚辈,从不说教也从不提及曾经辉煌的过往,但一生行端影正却深深教育了后代几辈人。

外婆喜茶,一日之内早中晚,除掉做饭操劳家务的时间,剩余的时间都是拿着她那个已经掉了半个把的陶瓷杯,泡上一杯不浓不淡的茶水,在烧火做饭的空闲里,或在户外静坐的阳光里,细尝慢品。

童年的美好回忆大都是外公外婆给的,是茶酒里的慢时光,是厨房烟囱中冒出的烟火气,是屋前屋后的桂花芳香和银杏的金黄,是少言少语平静安详中透出的人生大智慧。

曾国藩曾说过:心有多静,福有多深。始终觉得外公外婆是有福之人,一生受人尊敬,在茶酒人生中始终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热气腾腾。

年幼还小的时候,也曾偷偷喝过外婆杯子里的茶,至今还能回味起那股子香甜,而这种味道之后再也没遇到过。很好奇地曾经问过母亲,外婆喝的什么茶叶,母亲的回答是与平日家里喝的茶叶无二样,甚至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婆常常会拿一些茶叶碎沫来泡。

一个残缺的茶杯、一袋上不了档次的茶叶,外婆一喝就是一辈子。

从来没有问过外婆,为什么这么爱喝茶。也从没问过外婆,最爱喝的茶是哪种,也从没为外婆亲手泡过一杯茶,没有摘下沾着露水的桂花酿蜜酿茶,更没有带她去品尝除了家乡绿茶的其他茶类。

多年后,当我知道茶有六大类,当我知道茶有高低贵贱,当我知道茶不只有泡的时候,突然觉得,我欠外婆一杯茶,我突然特别希望能泡上一杯茶,坐下来和外婆静静地聊聊天。

可是,亏欠的永远欠下了。

只是在每一个喝茶的场景中,在每一次提到茶的话题里,都不由自主地想起外婆,想起这份亏欠。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原来有着这么刻骨铭心的遗憾。

最近,越来越爱静,不太寒暄、不喜应酬,上下班的路上不喜交谈,也不需要陪伴,更愿意自己和自己静静的相处,却唯独时刻想念那个原本可以一起喝茶的人。

但最近,也变得越来越爱动,爱上瑜伽练习完后的一身酸痛,爱上每一个碎片时间里的深蹲和站立,爱上周末早起迎着朝阳的晨跑和深呼吸。也爱去回忆遥远过去外婆家冬天的早晨和浓雾融为一体的炊烟和不言不语穿梭在厨房锅碗瓢盆间的身影。

而这种开悟,是在一瞬间。

这一瞬间是当我兴致勃勃地去学茶艺的时候,竟然是抱着做茶项目解决行业问题的心态,追着老师问了一些超过茶艺课本身的问题,也在看似问了一堆问题拿到自认为满意的答案后,对于课堂上的内容一点没记住。“焦虑、浮躁、急功近利”是课堂后老师对我的评价。

日常听多了很多人的赞美,习惯了和大家说一些敷衍、不痛不痒的话。当有一天有人直面你的问题,犹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

我将这一切归结于工作习惯,毕竟提问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毕竟拿到结果是被公司视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毕竟需要在一周之内为发展了几十年的企业找到他们的病根和痛点,毕竟我们在一个不足10人的空间里缔造了一个媲美四大、创造500强企业的美梦。而我曾经一度欣喜甚至沉迷于这种快节奏、要结果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在虚无的美梦中不肯醒来。

好在崩塌和决定改变也在一瞬间。

人很多时候,觉得自己能够改变,可能只是忙碌中创造的假象。

当静下来的时候,你才能回到原生环境、回到与内心深处自己对话的那个场景,回到那个真实的自己,也坦然接受自己。

而我多次追问,最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最让自己由衷欢喜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当我频频想起不言不语却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外婆,想起那把已经掉了半个把的陶瓷杯中的一杯茶,想起不用好茶叶却至今无法超越的茶味道,我似乎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知道,我欠外婆一杯茶,一杯亲手泡好并奉上的茶。

脚尖着地
一切向上生长的力量,都是值得尊重和敬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