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一聊读书这件事儿

文摘   文化   2023-05-12 11:06   北京  
献给不爱读书的读书人 

冯唐新书《了不起》的自序中提到: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我当然知道读书的好处了。

我也希望能像席瑞一样在《奇葩说》的舞台上,用最真切又很平和的语言说到:“朱颜辞镜花辞树,最是人间留不住。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我也想学董宇辉在直播带货的时候说到:我没有带你去看过长白山皑皑的白雪,我没有带你去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的微风,我没有带你去看过沉甸甸得弯下腰,犹如智者般的谷穗,我没有带你去见证过这一切,但是,亲爱的,我可以让你去品尝这样的大米。

我也渴望能对着漫天的飞雪,感慨到: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我也希望能在朋友有所困顿求不得解的时候,说上一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我也希望能够像刘瑜一样,用温柔温暖的句子祝福孩子慢慢长大: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我也希望能在见到你第一面的时候,轻声说一句: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

……


但终归变成了一个不爱读书的人。

看见落叶、冬雪,看见良辰美景的时候,满心欢喜嘴里只会反复的说一句:哇,好美啊!

相信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空有读书的热情,听书读书的软件下了一个又一个,抱团打卡的读书群加了加了一个又一个,但终究没有变成那个爱读书的人。

与其在想读书和不爱读书中纠结,不如来和大家聊聊读书这件事儿。

聊一聊那不经意间被扼杀的读书热情,聊一聊那些不好的读书习惯,聊一聊那些错过的好书以及书里的美景、美人,聊一聊如何陪伴孩子一起书。

1


读书的热情,被一点点扼杀在某个瞬间

在物质匮乏、家庭条件有限的童年时代,买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对于读书的欲望却是最为强烈的,但这点热情随着条件的限制以及缺乏正确的引导,一点点被消解。虽然这并不能为自己日后不爱读书找借口,但却是应了那句话: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最温馨的一个场面,在一个飘雪的冬季夜晚,我们在家围炉取暖,出差归来的爸爸给我带了一套作文书,立马如获至宝的看了起来。那一刻的满足和愉悦日后每每回忆起仍然倍感温馨。只是这样温馨的时刻此后再也没有,一如既往的陷入了读书荒的窘境。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每周有一节课的自由交换阅读时间,可以正大光明的全体读书,大家会安静的阅读,然后会互相分享和讨论。其实这样的时光在那个唯分数论,应试教育贯彻很彻底的高考大省来说,是多么的难得。只是这种有仪式感的读书时光,持续了半个学期后再也没有了。

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一位同学的姐姐从外地给她寄送了一麻袋的书,全是经典读物,什么《飘》,《安娜卡列宁娜》,《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简爱》等等,拿到此书的同学却不爱看,天天上课趴在教室最后的桌子上写武侠小说。

我经常向她借书来读,在那个没日没夜刷题冲名次奋战高考的年代,我在宿舍熄灯后打着电筒的被窝里阅读,在课件休息的间歇抢着阅读,在午休时间大家都在叽叽喳喳的噪声中阅读……而这一切,结束在班主任偷偷抽查课桌翻出了我桌子下面的《十八春》没收后并且打电话告知了我的父母后,从此再也不看“闲书”。

进入大学后,当我还洋洋自得于高中作文经常被当做范文朗读,还洋洋自得会随口引用几句郭敬明疼痛文学里面的句子被身边称为文艺青年的时候,发现班级有几个来自江浙的同学从初中就开始在各种期刊杂志投稿赚取了稿费,并常常因为公开发表的文章和诗而累积学分长期稳拿班级的奖学金时,突然发现自己曾经的阅读一无是处,挫败感和自卑感油然而生。

工作后,遇到了很多爱读书且博学谦虚的人。也在一些把读书数量当做检验个人年终成绩的公司,见识了一些谈起理论口若悬河但一旦投入工作却推诿甩锅的人,也见识到了一些侃侃而谈书本圣经但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的人,反而更欣赏那些讲不出大道理但能踏实干活实际解决问题的人。于是,读书这件事儿倒成了上不了台面的事儿。

虽然一再强调,一切的经历并不能为自己因为懒惰而不去读书找借口。

但这些经历确实会有意无意的在我想要读书的时候提醒我:这本书是否会让你欣喜若狂,如没有为何要读;读书这么美好的事情是否要有一个与之匹配的环境和氛围;你读的这本书是否是别人嗤之以鼻的上不了大台面的拙作;你读的这本书能给你带来什么,是否又浪费了时间,你不会因此愧疚吗?你是否崇尚的书中道理和你本身的言行又没法合一,而落下一个伪君子的形象?

有人说:当今买书读书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

又有人说: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是门槛最低的昂贵。

可于我,为何会如此示读书如桎梏,还没开始阅读已经气喘吁吁。

终归,变成了一个不爱读书的读书人。

2


孩子,如何让你对读书这件事儿永葆热情?

孩子似乎天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

他会在入睡前让你读几遍绘本方才满意睡着,他会在不识字的时候跟随你去书店随便找个地方坐下翻阅一本一本的书,他会拿着书本看着插图装模装样的大声看图说话,他也会有需求让你给他买书。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果兴趣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引导,兴趣是会发生转移或者被消解掉的,尤其对于生活在今天的孩子来说,接触的是五彩斑斓的丰富世界,要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未知。

我当然知道读书的好处了。

我当然也会因为有一个爱读书、头脑装满千奇百怪的想法和丰富知识的孩子而洋洋自得。但同时,在孩子每大一点的时候,当有声故事机取代妈妈拿着纸质绘本更方便更有耐力陪伴孩子听故事的时候,当大把大把自由的读书时间逐渐被兴趣班、被上学的作业瓜分挤压的时候,当孩子有了攀比心会单纯为了炫耀而去看一些他本身可能不敢兴趣的书籍的时候,我又陷入了一轮新的担忧:孩子,你的读书兴趣还能一直存在吗?

而我,能做什么?

我从不相信:任由孩子自由成长,儿孙自有儿孙福。但也不希望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过于干预事事做主。可二者之间的边界真的很难把握。

也看了一些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文章,也试图模仿一二:带孩子参加书展,逛书店,满足孩子买书的要求,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不过多干预孩子阅读的类型但也会找机会提提自己的建议。可对于我这样一个本不爱读书的家长来说,是否有点惺惺作态,不得而知。

孩子刚五岁半,幼儿园中班。和朋友聊起的时候,朋友嗤之以鼻,天哪,你这聊的仅仅是读书吗,你这典型的是育儿焦虑,是阅读创伤后遗症。

如果谈到育儿焦虑,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去逛书市的时候,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面对扎堆扎堆的书籍,我一度眩晕和体力不支。好在最终被现场凯叔的一句话治愈了:读比读什么重要,主动读比读重要。

或许一切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此刻翻开了一本书,开始了读书这件事儿。

脚尖着地
一切向上生长的力量,都是值得尊重和敬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