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我一边洗碗,一边打扫卫生,心不在焉地听着从客厅传来的声音。这是儿子在用手机复习今天所学的课程。每节课大约三分钟,然后紧接着是五道练习题。
之前,儿子总能认真地完成这些作业,但昨晚我注意到了一丝不对劲:视频里的语速,明显比平常快了许多。刚开始,我并不以为意,有时候我自己听书时也会调到两倍速。可是,内心的隐隐不安让我更加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在他做练习题时,我发现情况有点不对——五道题全错了。或许你们会好奇,我的眼睛看不见,如何知道他做错了。这完全是凭借经验的积累。做题时的声音有两种:“啊哦”代表错了,而“叮”则意味着答对。听到一连串的“啊哦”,我的心骤然紧缩。我立刻放下手头的活儿,走到儿子身边。“你把语速调到多少倍?妈妈听着比平时快了很多。”我问他。儿子回答:“两倍速,怎么了?”我接着追问:“这么快,你真的听得懂吗?”他理直气壮:“当然听得懂。”于是我让他复述刚刚视频里的内容,可他却支吾不清。我问他为何要调快语速,儿子解释:“想赶紧做完作业,多留点时间玩耍。”找到他提高“效率”的动机后,我陷入深思。儿子的这些举动让我意识到,想用快进来提高效率,更像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缩影:许多人给自己的人生也按下了“倍速键”。
很多时候,我们从睁眼的第一刻起就像发条上满了弦的钟表,在工作、家庭和各种事务间疲于奔命。我们急匆匆地赶路,急于完成日程表上的每一项任务,以为这样就能掌控生活。可是在这种快节奏的追逐中,我们常常忽略那些值得驻足的瞬间,错过生活中本该珍视的细节。就像儿子的倍速学习,让我担心他错失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的乐趣。
回想眼睛还能看见的时候,我和老公无论是逛街还是旅行,几乎都是匆匆忙忙的。买衣服或是生活必需品,恨不得就锁定一家店铺,买完就能马上回家。时间是变快了,但回到家后,总感觉很疲惫。旅行也一样,尽管拍了照,打了卡,却不曾静下心来好好体悟。
而我真正学会慢下来,是在眼睛看不见之后。视力的缺失让我无法再倚仗速度与效率,于是被动地放慢了节奏。意外之中,慢下来之后,却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惊喜。
我想起和儿子一起游凤山的巴腊猴山,那就是一次充实而快乐的旅程。我们在山中漫游,说说笑笑,乐在其中。儿子喂猴子时,也会兴致勃勃地和我分享:“这些猴子真聪明,整颗瓜子丢进它们嘴里,吐出的却是完整的瓜子壳。”他给每只猴子起了名字,说哪只最帅,哪只最丑。尤其是看到带着幼猴的母猴时,孩子们更乐于优先喂食,爱心满满。下山时,我们徒步走向公交车站,沿途的美景,儿子耐心地为我一一解说。从山顶走到车站,那段路程我们足足用了四十多分钟,但一路上说说笑笑,全然不觉疲倦。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分享着见闻,回到家后仍余兴未尽。
生活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旅途,有人选择“倍速模式”,急匆匆奔跑,却悄然错过值得珍视的风景和瞬间。通过儿子的“倍速键”事件,我领悟到了慢下来的珍贵。在匆忙岁月中,我们不妨停一停,关闭生活的“倍速键”,用心品味沿途美景。
有时候,走得慢一些,才能看得更清楚,感受得更深刻,走得更远。
每到周末,我家里都会“鸡飞狗跳”,两个男孩不到半夜12点绝对不睡觉。我批评他们,他们就和我对着干,把我吵得一个头两个大。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我差点崩溃。穷则思变,我得找个办法消耗他们俩过剩的精力。
想来想去,我想带他们一起看书。有一天,临睡时我心血来潮,问两个孩子:“最近妈妈在读《心学圣人王阳明》这本书,你们要不要听妈妈讲一讲王阳明的故事呢?”
小宝说:“你肯定是想借着书里的故事给我们讲大道理。”
“今晚保证不讲大道理,只是觉得王阳明这么厉害的人,跟你们竟然还有相似之处。”我信誓旦旦地说。
大宝说:“那你说说他跟我们哪里相似啦?”
我说:“他跟你们一样也有叛逆期,也喜欢跟他父亲对着干。但是他小时候非常聪明,5岁才开口讲话,10岁就已经学会作诗了。”
大宝又问:“那他作的第一首诗你能念给我们听吗?”
我伤感地说:“妈妈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好,知道他作了一首诗,但是现在我背不下来。”
大宝听到我这么说,马上起来打开我的书柜,翻开《心学圣人王阳明》,然后找到我说的那首诗,就开始念给我听。小宝看到哥哥在翻书,也跑过去抢着翻,大宝不给他看,说他看不懂,小宝气鼓鼓地道:“谁说我看不懂了?下面都有注解的,我明天一定要看……”
我忍住惊喜,严肃地对他们说:“现在睡觉的时间到了,先把书收起来。”两个人正看到兴头上,不情不愿地把书放回到床头柜里。
我很满意,至少他们按时睡了,书读得怎么样,慢慢来吧!
没想到的是,几天过后,大宝兴致冲冲地跑来问我:“妈妈,我来考考你,王阳明临终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我愣了一下,这可把我给问住了,我惭愧地对儿子说:“妈妈还是记不住啊,你能跟妈妈讲讲吗?”
“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大宝说。
我问:“那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大宝说:“我只能说说我的理解。我觉得应该是,只要心中有爱,就能不惧任何风雨。”大宝给我的解释让我很是惊讶,因为我理解这句话的时候,从来就没有往爱上面去理解。我赶紧表扬大宝,不仅把书读完了,还有自己的思考,大宝不好意思又有点小得意地笑了。
慢慢地,两个孩子被我带动,看书时间越来越多,偶尔在家里打打闹闹,我也没那么焦躁了。以前,我以为陪伴就是待在孩子身边,现在,我才深刻理解到,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和引导他们。
我愿意在未来继续用这样的方式陪伴他们成长,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自信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作者简介】蓝野针,女,壮族,原名蓝敏妮,河池市凤山县乔音乡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1987年出生,31岁时双目失明,一个在黑暗中靠写作发现自己光芒的写作者。有作品发表在《广西文学》《南国早报》《河池日报》“凤山文学微信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