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通过毛细管的液体施加高压会分解液体弯月面,产生带电液滴的细喷雾。随着液滴蒸发,溶解在液体中的极性分子被电离并进入气相。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电喷雾电离 (ESI)。可以使用质谱 (MS) 分析气态离子,以确定其分子量和化学结构。极性分析物 — 包括低分子量物质,如氨基酸、肽、核苷酸和合成化学品;大分子,例如合成和天然聚合物;和纳米级颗粒,例如病毒 — 可以使用 ESI 进行电离。在过去的三十年里,ESI-MS 已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仪器方法,适用于(生物)化学家的广泛应用。已经开发了几种不同的变体来扩展其功能。为了获得大分子的化学和结构信息,ESI-MS 与荧光光谱、核磁共振光谱、X 射线晶体学和冷冻电子显微镜相辅相成。本入门指南讨论了 ESI 设置、机制和变体。它进一步介绍了影响电离过程、应用和当前研究的样品和仪器相关因素,并给出了未来的前景。
图 1:典型的电喷雾电离设置。
图 2:带电到瑞利极限的悬浮液滴解体的高速成像。
图 3:电喷雾电离-质谱系统。
图 4:图示了电喷雾电离的主要变体。
图 5:在电喷雾电离-质谱法中观察到的基质效应。
图 6:使用低分辨率和高分辨率质谱仪采集的不同化合物的代表性电喷雾电离质谱。
图 7:蛋白质组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