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你的回答很重要!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指出,3岁左右的孩子,平均每15分钟便会寻求一次与亲密看护人的接触。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需离开父母长达八小时之久,这种分离无疑会在他们心中引发失落感与抗拒情绪,深切渴望与父母相伴。
因此,当孩子表达不愿去幼儿园的意愿时,若我们未能洞悉其内心的真实感受,仅简单回应或忽视,可能会加剧孩子的无助感,进而加深其对幼儿园的抵触心理。
理解并共情孩子的情绪,是帮助他们顺利适应新环境、减少抵触的关键。
千万别说这些话
1.“幼儿园多好玩啊,玩具多,朋友也多。” —— 这种回应忽略了孩子的情绪体验,未能接纳他们的感受与难处。
2.“是老师批评你了?小朋友欺负你了?还是玩得不开心?” —— 此类问题可能无意间强化了幼儿园的负面印象,让孩子觉得那是一个充满威胁的地方。
3.“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你倒是说说看啊。” —— 孩子年幼,表达能力有限,往往难以清晰阐述内心的复杂情感。
4.“严肃地说不去幼儿园是绝对不行的。” —— 这种直接否定孩子情感的方式,只会让孩子感到被误解和排斥,进而加深他们对幼儿园的抵触。
5.“好好好,不去了,别哭了。” —— 轻易妥协会让孩子觉得哭闹是逃避不想去的地方的有效手段,第二天可能会故技重施,甚至因感受到被欺骗而情绪更加激动。
第一步:共鸣
当孩子哭闹时,家长应避免单纯强调幼儿园的乐趣或老师的和蔼,因为这些往往难以触及孩子的内心,引发共鸣。
可以试试这样说:“妈妈明白,去幼儿园对你来说是个挑战,因为妈妈不在身边,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同,对吗?”
这样温柔地表达,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被深深理解,还能拉近亲子间的距离,让孩子未来更愿意与我们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便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更有效地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
第二步:理解和接纳
当孩子情绪稍有平复,可以这样温柔地表达:
“宝贝,妈妈明白你对幼儿园的环境还不太熟悉,可能不太喜欢吃那里的饭菜,不习惯睡在那里的床铺上,也不太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你更希望留在家里,和妈妈共度时光,这些感受妈妈都懂。”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接纳并理解孩子的这些情绪,允许他们哭泣,允许他们表达不愿上学的想法。
只有当我们真正地理解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方法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并享受幼儿园的生活。
第三步:鼓励与引导
接纳并理解孩子的情绪后,我们应当积极鼓励并表达我们的期望。可以这样说:
“你能去幼儿园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慢慢来,不着急。听说你们幼儿园今天有鸡腿吃呢,你放学回来告诉妈妈,是幼儿园的鸡腿好吃,还是妈妈做的鸡腿好吃,可以吗?”
接纳完孩子的情绪后我们要鼓励孩子,让他觉得自己已经很棒了。再加以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对上学有期待。
通过这样轻松愉快的引导方式,激发孩子对上学的新期待,让每一天的幼儿园生活都充满乐趣与好奇。
第四步:温和而坚定辨别真假友谊
入园时可以跟孩子这样说:
“一到放学时间,妈妈就会准时来接你回家,你是希望妈妈带着你爱吃的小零食来,还是带上你心爱的玩具来迎接你呢?妈妈也会非常想念你的,我们放学时见!”
说完,妈妈要果断转身离开,不拖泥带水。很多时候,我们离开后,孩子很快就能融入集体之中。他们不愿立刻进入教室,更多是在表达对我们的不舍之情。
小妙招
想要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可以看看以下几个小“妙招”
1.要长期坚持,不要上上停停
上几天歇几天只会让孩子陷入反复的紧张和哭闹中。
2.要分享快乐,不要负面引导
不要问“今天哭了吗?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要问“你今天交到新朋友了吗?你在幼儿园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这样问可以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的美好回忆,促进其积极情绪的行程,加速适应过程。
3.要保持平静,不要刨根问底
孩子回家后,家长应避免过分强调入园问题,以免加剧孩子的心理负担。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外部环境的重要支撑。
-END-
编辑: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