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土木工程系成立于2009年,下设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两个专业,现有在校生约2800人,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作为专业改革和特色方向,培养满足土木和建筑行业岗位需求的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土木工程专业为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同时已立项四川省一流专业、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获评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筑学专业为学院唯一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特色专业。
本系现有专任教师82人,兼职教师8人。专兼职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16.7%,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73%,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85%以上,职称结构均衡合理,学历水平高,70%以上为“双师型”教师。近三年承担省级以上各类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4部,成功立项各类校级课题40余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建筑学是一门人文、艺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主要研究建筑物及空间布局,为人的居住、社会和生产活动提供适宜的空间及环境,同时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建筑学专业涉及人生理、心理、社会行为、审美、艺术和文化、建筑结构和构造、建筑材料、室内物理环境控制等多个领域。
我院于2015年7月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达成合作共建协议,创立建筑学专业,本专业立足四川,面向西南,以培养“卓·越工程师”和“区域经济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倡导绿色建筑,紧抓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行业需求,整合办学资源,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突出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智慧设计应用型”人才,五年建设目标如下:
目标1:立足于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轨道交通特色,倡导“绿色生态与健康发展”,重视“用户体验与智慧化”的专业办学理念。
目标2:传承工匠精神,以“CDIO”专业培养模式为导向。
目标3 :“卓·越工程师”和“区域经济新型应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建筑学专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培养突出素质教育,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强调设计、理论、技术、表达、实践、修养等综合培养框架,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元知识结构,强化了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制定由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参与,主要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和《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企业与行业需求。课程体系中通识类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程约占总学分的 15%;专业知识课程约占30%;工具类课程约占10%;设计、规划课程约占30%;实践课程(含实验和实习)约占1%;选修课程约占14%,具体课程分类如下:
1、公共课程
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素养、Python程序设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等;
2、选修课程
①公共选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美育类、技能证书类);
②专业选修(计算机辅助设计、犀牛软件基础(Rhino)、绿色建筑与节能设计、遗产保护与社区更新、建筑师业务基础、建构与建造);
3、专业基础类课程
建筑美术、建筑初步、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建筑阴影与透视;
4、专业技术类课程
建筑力学、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与选型、建筑设备等;
5、设计、规划类课程
建筑设计I、建筑设计II、建筑设计III、建筑设计IV、建筑设计V、建筑设计VI、场地设计、景观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室内设计原理、毕业设计(论文)等。
6、理论类课程
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美学、建筑防火、建筑经济、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传统建筑营造、地域性建筑导论、环境心理学。
7、专业实践类课程
建筑认识实习、写生及摄影实习、古建筑测绘及BIM建模实习、毕业实习等。
建筑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其服务面向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毕业生可从事建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的设计与规划、室内设计,智慧设计、管理、教育、科研、开发、产业、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我院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规定的执业实践训练,可以参加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等执业资格、BIM、CAD等考试;经过“1+X多口径技术”制度,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前具有多项向专业技能,毕业后就业岗位名称与主要职责任务如下表:
表1:就业岗位分析
序号 | 岗位(群)名称 | 主要职责和任务 |
1 | 建筑设计研究院 | 建筑设计相关工作 |
2 |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建筑设计相关工作 |
3 | 房地产公司 | 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策划及销售、设计管理等 |
4 | 施工单位 | 施工管理 |
5 | 政府有关城市规划的部门 | 公务员 |
6 | 室内设计公司 | 室内设计相关工作 |
7 | 景观设计公司 | 景观设计相关工作 |
8 | 旅游/规划设计公司 | 规划设计相关工作 |
土木工程专业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在坚持和弘扬传统土木工程优势的情况下,充分融合建筑信息技术、虚拟设计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等“新工科”元素,培养掌握良好专业知识、具有强大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类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测量与检测、管理和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懂得应用、善于创新、勇于创业,适应建设工程市场发展新需求,能快速理解设计意图和具备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的,能熟练掌握现场施工技能的“懂设计、能管理、会施工”的“全过程工程师”。
立足四川和成渝城市群,面向全国,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在坚持和弘扬传统土木工程优势的情况下,充分融合建筑信息技术、虚拟设计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等“新工科”元素,培养掌握良好专业知识、具有强大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类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测量与检测、管理和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懂得应用、善于创新、勇于创业,适应建设工程市场发展新需求,能快速理解设计意图和具备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的、能熟练掌握现场施工技能的“懂设计、能管理、会施工”的“全过程工程师”。
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学习深造或工作,学生能达到以下要求:
(1)经过实践锻炼,能够胜任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研究、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技术或管理工作;或通过在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成为追求卓越的行业精英或学术精英后备人才;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3)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随行业和职业发展终身持续学习;
(4)具有专业的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能够引领或跟随行业发展的创新潜质。
立足四川和成渝城市群,面向全国,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在坚持和弘扬传统土木工程优势的情况下,充分融合建筑信息技术、虚拟设计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等“新工科”元素,培养掌握良好专业知识、具有强大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类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测量与检测、管理和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懂得应用、善于创新、勇于创业,适应建设工程市场发展新需求,能快速理解设计意图和具备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的、能熟练掌握现场施工技能的“懂设计、能管理、会施工”的“全过程工程师”。
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学习深造或工作,学生能达到以下要求:
(1)经过实践锻炼,能够胜任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研究、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技术或管理工作;或通过在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成为追求卓越的行业精英或学术精英后备人才;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3)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随行业和职业发展终身持续学习;
(4)具有专业的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能够引领或跟随行业发展的创新潜质。
立足四川和成渝城市群,面向全国,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在坚持和弘扬传统土木工程优势的情况下,充分融合建筑信息技术、虚拟设计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等“新工科”元素,培养掌握良好专业知识、具有强大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类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测量与检测、管理和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懂得应用、善于创新、勇于创业,适应建设工程市场发展新需求,能快速理解设计意图和具备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的、能熟练掌握现场施工技能的“懂设计、能管理、会施工”的“全过程工程师”。
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学习深造或工作,学生能达到以下要求:
(1)经过实践锻炼,能够胜任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研究、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技术或管理工作;或通过在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成为追求卓越的行业精英或学术精英后备人才;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3)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随行业和职业发展终身持续学习;
(4)具有专业的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能够引领或跟随行业发展的创新潜质。
专业基础课:画法几何、土木工程制图与CAD、理论力学、材料力学、BIM技术基础、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土木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电工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
专业核心课程:BIM技术应用与实践、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砌体结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混凝土平法识图与绘制等。
专业基础课:画法几何、土木工程制图与CAD、理论力学、材料力学、BIM技术基础、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土木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电工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
专业核心课程:BIM技术应用与实践、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隧道工程、桥梁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交通工程估价、桥涵水文等。
专业基础课:画法几何、土木工程制图与CAD、工程力学、BIM技术基础、结构力学、工程地质、智能测量、工程结构基本原理、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电工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
专业核心课程:BIM高级工程应用分析、建筑钢结构设计与施工、装配式建模与应用Ⅰ(PC)、装配式建模与应用Ⅱ(钢结构)、BIM技术综合应用、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迈达斯(MiDAS)应用与实践、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桥梁工程计量与计价。
序号 | 岗位(群)名称 | 主要职责和任务 |
1 | 设计规划类岗位 | 主要在设计勘察类公司从事项目勘察、结构设计、房地产开发、结构审核、城市规划等工作 |
2 | 工程技术类岗位 | 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现场技术管理、施工等工作 |
3 | 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类岗位 | 主要担任监理工程师及工程质检人员,对建筑工程进行第三方安全、工期、质量、加固、检修等方面的监督及检查工作 |
4 |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类岗位 | 主要在建筑工程领域全过程涉及的各类单位担任建筑信息模型相关技术人员,从事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综合应用以及开发等工作。 |
5 | 公务员、教学科研类岗位 | 主要在高校、科研单位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也可毕业后考入公务员序列 |
序号 | 专业(方向) | 岗位(群)名称 | 主要职责和任务 |
1 | 道路与桥梁 | 设计规划类岗位 | 主要在交通规划、设计勘察类公司从事道路选线定线规划、公路桥梁勘察、道路桥梁结构设计、审核,城市市政道路、桥梁、立交桥结构设计、规划、审核等工作 |
2 | 道路与桥梁 |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类岗位 | 主要在道路与桥梁工程领域全过程涉及的各类单位担任建筑信息模型相关技术人员,从事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综合应用以及开发等工作 |
3 | 道路与桥梁 | 工程预算类岗位 | 主要从事道路工程概预算类工作,参与项目初设及概预算编制以保证招投标的顺利进行;建立完善全面的预算计划并协助控制计划的执行;对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保发展战略得以有效实施 |
4 | 道路与桥梁 | 质量监督、工程监理、长期健康监测类岗位 | 主要担任监理工程师及工程质检人员,从事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工作,精准监控施工中的应力应变等结构参数以指导施工方案的调整和保证施工进程的安全。监控桥梁隧道结构全寿命周期内使用阶段受力数据以及时规避风险,处理安全隐患,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对工程进行第三方安全、工期、质量等方面的监督及检查工作 |
5 | 道路与桥梁 | 道路桥梁检测与加固工作类岗位 | 主要从事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检测工作,组织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检测项目,审核检测报告并对项目技术状况准确评级,针对不同级别制定科学经济的加固方案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从而确保交通安全 |
序号 | 专业(方向) | 岗位(群)名称 | 主要职责和任务 |
1 | 道路与桥梁 | 设计规划类岗位 | 主要在交通规划、设计勘察类公司从事道路选线定线规划、公路桥梁勘察、道路桥梁结构设计、审核,城市市政道路、桥梁、立交桥结构设计、规划、审核等工作 |
2 | 道路与桥梁 |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类岗位 | 主要在道路与桥梁工程领域全过程涉及的各类单位担任建筑信息模型相关技术人员,从事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综合应用以及开发等工作 |
3 | 道路与桥梁 | 工程预算类岗位 | 主要从事道路工程概预算类工作,参与项目初设及概预算编制以保证招投标的顺利进行;建立完善全面的预算计划并协助控制计划的执行;对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保发展战略得以有效实施 |
4 | 道路与桥梁 | 质量监督、工程监理、长期健康监测类岗位 | 主要担任监理工程师及工程质检人员,从事桥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工作,精准监控施工中的应力应变等结构参数以指导施工方案的调整和保证施工进程的安全。监控桥梁隧道结构全寿命周期内使用阶段受力数据以及时规避风险,处理安全隐患,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对工程进行第三方安全、工期、质量等方面的监督及检查工作 |
5 | 道路与桥梁 | 道路桥梁检测与加固工作类岗位 | 主要从事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检测工作,组织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检测项目,审核检测报告并对项目技术状况准确评级,针对不同级别制定科学经济的加固方案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从而确保交通安全 |
作者:赵思胤
指导老师:陈力莅
项目理念立足于绿色建筑,通过底层架空的景观型步行灰空间与上层生态办公区相结合,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商业、办公、景观于一体的多角度,多维度现代景观商务办公街区。
作者:张洪荆
指导老师:陈力莅
金融梦工场拓展项目(二期)是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注入智能、环保、安全的智慧产业生态体系的理念,以智能化的高端办公空间为载体,将致力于集聚金融科技创研方向的企业与机构——高端金融机构研发创新中心、知名金融研究机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金融创新创业团队及高端配套服务机构,同时以覆盖创新团队发展重要环节,以及核心配套领域的矩阵式服务体系为支撑,打造完整的金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作者:陈骅秋
指导老师:刘东民
场地承接陈家桥街道的未来发展空间潜力,以中心山休为激发活力点,打造一个公共活力导向的社区文化片区,满足地块周边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体现人文情怀,并利用多种有机的空间形式与山居定位相呼应,与场地外城市空间形成整体。
布局上,以呼应山形的商业综合体和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对外吸引的触媒,而中间则是山地景观亭为核心配合文体中心形成片区内部的活力核心,为了激活老年人的生活动力,在内部安静区域设置了老年公寓,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此体验丰富多元的文化生活。
最终形成了一个富含人文情怀与山地空间特质的文化中心,使周边居民均能充分体验文化体育活动,回应乐在山居的概念主题。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建筑系
文字|建筑与土木工程系
编辑|招生处
审核|招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