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仕春
指导老师:何明
作品名称:山地城市文化艺术中心设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重庆是文化、教育、艺术的中心。在这里,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的成长不仅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还将重庆的文化底蕴内化于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建筑之中。本次设计以《早春图》中的绘画技巧为设计灵感,将其运用于公共空间设计之中,以期能够展现中国本土独特的地域性,展示重庆独特的气质张力。
本次设计在尽量保持原有地貌的基础之上,以“三远法”为理论基础,对山地城市文化艺术中心进行总体布局。
建筑的整体布局以山水的特征来进行划分。基地内部由一条主道路从中贯穿而过,将基地总体分为两个部分。两个建筑主体就可以看作是山,垂直于地平面接近苍穹。而中间的主道路则是水,平行于地平面而开阔延伸 。
在整个设计中,通过利用基地自身的地势高差或是台阶、楼梯来呈现出“高远”的视觉效果;通过利用开阔的空间或是水域来呈现出“平远”的视觉效果;通过利用蜿蜒的道路或是通过墙壁、绿植或是书架等元素对建筑或者景观进行合理的遮挡来呈现出“深远”的视觉效果,以此来展现当下中国本土建筑地域性实践创新的可能性,为建构具有本土独特地域性的建筑提供新的视角。
姓名:陈俊名
指导老师:何明
作品名称:山地城市文化艺术中心设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设计山地城市公共建筑时,首要考虑的便是地形适应性,山地城市的地形多变,坡度陡峭、地质复杂,这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设计之初必须充分研究地形特点,合理规划建筑布局,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利用坡地的自然倾斜度进行错层设计,不仅能够减少土石方的开挖量,还能够创造出富有层次的空间效果。山地城市文化艺术中心的环境适应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设计重点。建筑应顺应自然地势,利用山地的高差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空间体验。同时,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和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能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
屋顶造型意向选取源于“山”与“鸟”,二者正是山地环境的代表,取其形演绎为建筑屋顶,再将坡屋顶冠以穿插、连接、合并、开洞、交叠等多种手法,最终形成造型多样,空间丰富的第五立面,同时屋顶也承担着多种使用功能,主要包括:屋顶展厅、演讲场所、绿化景观、娱乐休闲.........
姓名:冉启扬
指导老师:何明
作品名称:绵阳市北部特色休闲驿站设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本项目旨在探索普通乡村环境中延续文脉再造地域性的可能,通过文化提取、材料利用的方式,并以低技策略作为为指导思想进行根植于现状的设计,打造出一个与地缘息息相关的新型驿站。在延续绵阳深厚的人文底蕴的同时,发掘建筑地缘作用,以自身为支点带动周边的发展,成为乡村生活旅游和谐相生、美美与共的融合之所。使乡村振兴、地域文化发展与现实条件有机组合,共同促进该地区的发展。
建筑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使用方便。设计中寻求空间有机结合与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渗透,通过低技术、低难度、易维护等方式,以期创造一种和谐人居环境。项目与周边城市空间有机结合,内部空间层次丰富,整体性强,空间氛围的营造满足使用者的生活和心里需求。
姓名:舒义鹏
指导老师:何明
作品名称:绵阳北部特色休闲驿站设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绵阳市北部的特色休闲驿站为研究对象。作为连接城市与自然的纽带,休闲驿站不仅仅是一处供人休息的场所,它更是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一种体现。本研究将围绕场所精神展开,探索公共空间设计的深层价值。
场所精神是一个地点独有的氛围与情感内涵,它能够影响人们的空间感知和行为方式。对于公共空间设计而言,把握和营造场所精神至关重要。在绵阳市北部特色休闲驿站的设计中,我们需要关注几个方面:
环境融合性。设计应尊重自然地形,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
文化传承性。休闲驿站的设计语言需融入本地的文化元素,通过材料的选择或是细节的雕刻,可以让使用者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功能多样性。现代的休闲驿站不再仅仅局限于提供休憩的功能,它还应具备娱乐、教育、展示等多种功能。
可持续性也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能源的使用,都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安全性和舒适性是基础。无论设计多么具有创意和美感,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始终是首要任务。
绵阳市北部特色休闲驿站的公共空间设计,不仅要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更要深入挖掘场所精神的内涵,打造一个能够引导市民享受自然、体验文化、参与互动的综合空间。
姓名:王琴
指导老师:何明
作品名称:绵阳北部休闲驿站设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休闲驿站作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为旅客提供一个暂时逃离繁忙放松身心的场所。本次休闲驿站公共空间设计以旅客需求为导向,着重空间与自然的融合,力成为旅客提供一个既休闲舒适又具有文化内涵的休息场所,通时合理的空间布司、建筑设计、室内装饰以及功能没施的完善。
本设计目标应该以提升旅客体验和满足旅客需求为核心。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不同类型游客的特点和需求,包括年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以确保设计能够满足各种人群的期待和偏好。其次,设计目标应包括提供舒适便利服务设施,如休息区、便利设施、信息咨询等,以满足旅客的基本需求。同时,设计应考虑到景观、色彩、氛围等因素,营造出愉悦、安全的环境,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最重要的是,设计应注重旅客在公共空间的体验。
姓名:向杨
指导老师:何明
作品名称:绵阳北部特色驿站设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项目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仙海区七曲村五组,特色驿站主要服务于前往仙海湖旅游度假区的游客。场地用地面积是 13568.50 ㎡,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南临村内的主干道,且大型水库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其余三面皆是乡村中的居住区和农业用地。项目方案的理念来源于场地周边的原始居民建筑,大量采用的木结构。建筑布局为分散围合式,建筑屋顶造型由坡屋顶和平屋顶结合而成。
为了创造更多的交往空间,设置地下停车场,保证场地的开阔和舒适。建筑层数最高是六层高度为 18 米,最低两层。院落与广场由建筑形体分割而成,形成不同等级和类型的交往娱乐空间。并且给不同的广场院落设定不同的主题和功能。同样室内也在每一层的每一个交通空间附近设置大大小小的交往区域,有家庭观影区,开放阅读区等,为人们创造出更多的条件来互动交流。
场地内道路人形出入口与车行出入口相独立,流线也采用立体空间的形式分割,既保证基本的流线不交叉,也让行人获得了更好的景观视野条件。
姓名:郑平
指导老师:何明
作品名称:绵阳北部特色休闲驿站设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绵阳市,作为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而著称。在城市公共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元素,不仅能够体现城市的独特韵味,还能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北部特色驿站设计就是这样一种尝试,旨在通过专业精确的设计策略,将绵阳的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
设计的首要策略是深入了解并挖掘绵阳本土文化。这包括对当地的历史背景、民俗活动、自然景观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的收集,可以准确把握绵阳地区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
在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应优先考虑地方传统材料和工艺。这不仅是对当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绵阳市北部特色驿站的设计策略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涉及到文化的挖掘、材料的选用、生态环保的考虑、功能的布局以及美学的追求等多个方面。通过专业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将地域性融入公共建筑设计中,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元、更舒适的公共空间。这样的设计,不仅服务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为绵阳市的持续发展和市民的幸福生活做出贡献。
排版
| 新媒体中心袁梦、屈丙如
编辑
| 新媒体中心袁梦、屈丙如
素材
| 何明
初审
| 新媒体中心冉茂娇、李熙雅
终审
| 杨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