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网络
编辑:水君
恭喜这三位大佬,说不定以前还见过,以后就是官身了,从设计院入职上海自规局和住建部,以后成为甲方的管理机构人员,从此摆脱设计院桎梏。
现在的顶流设计院的中年员工,正是2010年左右的真正学霸。
还记得当时清华土木680分,同济建筑640,南大、东大也要620,现在甩卖了,清华到线就录取,其他统统511分。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10年前的学霸,小镇做题家,考霸,人生导师,如今虽然在设计院默默无闻,但是他们怎么可能就此躺平哪?
时间会变,但是人不会变,在设计院里,越是默默无闻、干活正紧、不主动加班、到点就跑路的人,心里越是有想法。
他们往往在其他地方已经开始了新的征程。
我私下了解过,很多35岁的设计师都考过编,其实我也考过,面试被刷了,嘿嘿。
更多的人都有自己的自媒体,有的甚至在做美妆博主,有的在经营家里的柑橘,还有的做吉祥三宝去了。
其实顶级大院也不那么好混了,我记得17年的时候SH市政打出来标语是百亿,也不知道现在是多少?
从身边的朋友了解到, 项目难干,钱难挣,S难吃,以前项目多多,顶级大院还可以挑一些题量大,设计费高的项目,甚至有时候一个项目够一个团队吃10年。
现在不行了,原来院里竞争的项目都是省会和强二线城市,最近已经开始下沉到县级市,甚至乡村农村供水一体化了。
而且工作越来越难,项目要求更高,但是费率更低,回款更难,虽然辛辛苦苦一年时间,更累了,年终奖也更少了。
更可怜的是有些分院上半年一个绩效改革,下半年一个机构调整,再过半年又来了打分制度,变着法子折腾起来,好像这才能体现领导在做事情,领导在制定制度和指导分配的道路上越来越远。
市场萎缩的时候,敢于逆流而上冲进市场搞开阔的人基本没有,逆向做小蛋糕但是在分配上巧舌如簧的人倒是不少见。
人心如此,领导也是如此,正常,只是可怜了我们这批曾经也是心高气傲的小镇精英。
以前都说设计院越来越吃香,现在这个命题可能不成立了。
越来越吃香的前提是有项目做,有图纸画,现在80后上层70后领导还在,00后新人已经入库,根本没有机会去当总工。
总工也是要争取的,不是年龄到了自然而然的事情,项目少了,总工肯定要少的,所以劳力就是劳力,老了也就是老了。
最后给大家聊聊,35岁只是考公的年龄线,有些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是有专门工作经验要求的,年龄会放宽到40岁,反正大家多关注下不会有坏处。
每天坚持发文不容易,帮忙转发、点“赞”、点“在看”,谢谢!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微信公众号:工程师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