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工智能教育要有走在全球前列的自信

文摘   2024-09-03 06:02   河北  

本文大概

3000

读完共需

3

分钟


导读:日前,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和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未来有AI——基于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及教学实施研讨会”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举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熊璋教授以《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为题作主题报告,提出面对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教育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创新教育模式,让下一代在人工智能时代健康成长。


(以下摘自熊璋教授讲座内容)

在开始今天的报告前,我用一句论语跟大家共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面对人工智能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中国如何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我们也可以遵循这一原则:你做得好我跟你学,你做得不好的,我可以做得比你更好
首先讲一下教育强国的战略引领。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当时提了三个观点: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看教育、站在历史未来的深度看教育、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教育。我今天从“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角度说一件事:曾经花重金将生产制造能力移到他国的富士康,在前不久宣布挪回中国,挪回河南。经过了四五年的折腾,花了几十亿美金,富士康宣布将在河南郑州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扩大供应链条,吸引更多订单。
富士康回到中国有很多理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工人的高素质是其他国家工人都达不到的,除此之外还因为国内的供应链非常完备。这给了我们什么信号?我们需要有这样高素质的下一代,有能培养出这样高素质人才的教育
谈到教育强国,教育必须要服务国家战略,国家想怎么发展,我们就怎么去支持。我们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去支持国家战略?必须是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所有的老百姓都满意的教育。
此外,我们的教育必须创新,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尝试从跟随、学习、同步到引领全世界教育的发展。中国要有这样的教育自信,我们是能够引领世界发展的。中国的教育,数字教育、网络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一定可以走到世界的前列。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模式去发展,就没有办法创新。哪些传统是可以打破的,国家要求我们怎么样去破,国家的战略需要我们怎样去破,人工智能在客观地促进、刺激我们进行创新突破,这是在座的每一位都要思考的事情。
我们应该要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不要被西方限制住。所有的教育从业人员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中国的教育创新,不能照搬美国或者西方任何国家的模式。要具备中国教育的自我认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中国教育要走出自己的道路,这是最近十年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挑战和机遇。
生成式人工智能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多新的知识,而这些新知识里面一定有一些是正确的,有一些是不正确的,对于教育的挑战是,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学生要面对比原来更多更复杂的信息,有些是正确的引导,有些是非正确的,甚至是误导、敌对的引导。教育的责任和难度都将增加,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在有人工智能的情况下能够健康成长,这是非常大的挑战。
再说人工智能的强势驱动。Open AI GPT-3.5的突破引发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是无比之快的,以至于有时候如果两天没有读文献,我就不敢出来讲东西。数据、模型、算力是我们过去强调的三要素,但其实中国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我们的应用场景。老百姓和企业都愿意尝试使用这些新技术,所以我们应用的场景很多。
在大模型上,我们跟美国确实还有一定距离。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就好像我说的“见贤思齐”,你做得好的我跟你学,可能你有些做得不好的我可以先走一步,以教育为代表的应用场景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小学使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和广度,我相信中国是在走在前列的。
大家统计一下,今年全国有多少地方的高考作文提及了人工智能。除了语文考试外,今年英语六级考试的作文题目叫做“数字素养与技能”,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很大的鸿沟。国家要求我们的学生都应该提升数字素养,都应该懂点AI,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连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考生都不知道什么是数字素养,这是我们要面对、要解决的问题。
2022年年底我写了《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创新》这篇文章,教育数字化是个抓手,它的目的是教育创新。希望各位一定不要认为数字化就是把传统的流程用数字化过程走一遍。把传统的教材写成一个PPT,那不叫数字教材,把教材扫描一下放到网上,也不叫数字的教材。数字教材必须有交互的能力,必须有针对性、时代性、多元性。未来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普及以后,数字教材还要有求真性,每个学生得到的资料是不是真实的、正确的,这都是未来数字化教育平台、数字化教育要考虑到的。
刚才讲了,为什么富士康要搬回郑州,一个是人口素质,一个是供应链条。教育也一样,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教育产品。今天研讨会所在的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我第一次来,得知他们扶植了这么多教育企业后,我觉得非常好,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不能凭空搞教育,必须有自己的人工智能,有自己的大数据支持。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一门课、每个任务都要做数据孪生。我们有实际的学校,还一定要有人工智能赋能的数字学校,要关注科学教育和素质教育,强化素质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回到教育评价的问题。中共中央其实在2020年就发布了文件,里面提到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坚决克服唯分数、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疾。
教育评价怎么做?首先关注素养评价、综合评价,这是人工智能可以帮我们做的。其次,关注过程性评价,思考学生的微表情、微互动,如何变成评价中的指标。第三,关注学生的整体评价和年级的整体评价。说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我们一般谈个性化多,谈整体少,但其实当我们谈及综合评价时,一方面应该关注个人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另一方面应该关注对于整个班、整个学校、整个一代人的评价。
重塑是不可逆转的,全世界的教育现在都面临着重塑的过程,全世界都在努力把自己国家的教育体系塑造成更新、更好、更健康的模式。两会提到了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行动。我认为,“人工智能+”行动是教育创新的机遇,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是教育走出中国特色、中国道路的机遇。当然,这也在于我们在座各位的努力。上有国家教育强国的战略,横向有人工智能的冲击,往下就是我们自己要怎么做。应试教育和刷题在未来两三年将不会再有任何的优势,未来比的不是考试分数,未来比的是人的素养和能力。

来源丨未来基因

作者丨熊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


《教育信息化100人》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的智库型媒体,关注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我们要“让优质的信息和知识更快被看见”!说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13240705815。

师培联盟
是一家教育研究、教育咨询、出版发行、培训服务为一体具有独立经营、自主研发能力的民间教育智库。
 最新文章